鳇字的意思和解釋
鳇
⻥部 共17畫 左右結構 U+9CC7 CJK 基本漢字
鳇字概述
〔鳇〕字拚音是(huá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7畫。
〔鳇〕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魚皇)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鳇〕字倉頡碼是NMHAG,五筆是QGRG,四角碼是2611。
〔鳇〕字統一碼UNICODE是U+9CC7,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40135,UTF8:E9B387。
〔鳇〕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鳇的意思
鳇 huáng ㄏㄨㄤˊ
基本解釋
①〔~魚〕形狀像鱘魚,體形為長紡錘狀,長可達五米,生活在海洋中,夏季在江河中產卵。肉可食,鰾和脊索可製膠。亦稱“鱘鰉魚”。
②(鰉)
詳細解釋
名詞
◎鱘鰉魚 。屬於鱘科的一種魚,產於黑龍江、烏蘇裏江、鬆花江等處,體長約四米。本屬其他各種產於歐、亞一些大河流中,形狀像鱘魚,古名“鳣”。體形為長紡錘狀,唇突出,背麵色在茶褐與黃灰之間,腹麵灰黃,有斜方形硬鱗,尾鰭不正,頭有軟骨,叫鱘骨,生活在近海。
鰉糟(糟漬的鰉魚);鰉冰(鰉魚的軟骨)
Huso dauricus;
鳇字的翻譯
sturgeon
Stör (S)
Huso dauri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