鳚字的意思和解釋
鳚
⻥部 共19畫 左右結構 U+9CDA CJK 基本漢字
鳚字概述
〔鳚〕字拚音是(wèi),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9畫。
〔鳚〕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魚尉)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鳚〕字倉頡碼是NMSFI,五筆是QGNF,四角碼是2410.0。
〔鳚〕字統一碼UNICODE是U+9CDA,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40154,UTF8:E9B39A。
〔鳚〕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三級字表中。
鳚的意思
鳚 wèi ㄨㄟˋ
基本解釋
◎魚類的一科,似蛇,體側扁,無鱗,有的頭部有羽狀皮質突起,生活在近海中,種類很多。
詳細解釋
名詞
◎鳚科(Blenniidae)魚的通稱 。通常是小型的魚,體形細長並時常無鱗、逐漸向後尖削,尾巴大致為圓形,腹鰭位於喉部或根本沒有,背鰭與臀鰭都長,在各水域都生活在多岩石的岸邊,偶然也出現在淡水中,常常帶有保護色。
blenny;
鳚字的翻譯
general term of a kind of fish, a snake-like 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