鸻字的意思和解釋
鸻
⻦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9E3B CJK 基本漢字
鸻字概述
〔鸻〕字拚音是(hé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鸻〕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行鳥)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鸻〕字倉頡碼是HOMNM,五筆是TGSG06 TGSG98 TFHG86 ,四角碼是2722.7。
〔鸻〕字統一碼UNICODE是U+9E3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40507,UTF8:E9B8BB。
〔鸻〕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鸻的意思
鸻 héng ㄏㄥˊ
基本解釋
◎鳥類的一屬,體小,嘴短而直,隻有前趾,沒有後趾,多群居在海濱。
詳細解釋
名詞
◎動物名。又名千鳥 。鴴科的許多海岸棲息鳥之一,它與鷸不同的是有一短的、尖端硬的嘴,通常較肥壯,結構較細密,常到平原、高山草地和海濱等處,大多群居和遷徙,包括若幹十分著名的小鳥(如劍鴴)和一些大的類型(如黑腹鴴、金鴴、小嘴鴴等),是重要的狩獵鳥鴴,荒鳥也。——《玉篇》
plover;
鸻字的翻譯
pl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