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字的意思和解釋
鹿
⿅部 共11畫 半包圍結構 U+9E7F CJK 基本漢字
鹿字概述
〔鹿〕字拚音是(lù,lǘ),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鹿〕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造字法是象形字。
〔鹿〕字倉頡碼是IXP,五筆是ONJX06 OXXV98 YNJX86 ,四角碼是0021.1。
〔鹿〕字統一碼UNICODE是U+9E7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40575,UTF8:E9B9BF。
〔鹿〕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鹿的意思
鹿 lù ㄌㄨˋ
基本解釋
①哺乳動物,四肢細長,尾短。雄鹿頭上有樹枝狀的角。毛多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條紋。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馬鹿等。
②方形的糧倉:“市無赤米,而囷~空虛。”
③粗,粗劣。~裘。~布。~床。
④姓。
詳細解釋
名詞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鹿的頭角四足之形。本義:鹿科動物的總稱。種類很多,通常雄鹿有角。
2.同本義。
鹿,山獸也。 《說文》即鹿無虞。 《易 · 屯》呦呦鹿鳴。 《詩 · 小雅 · 鹿鳴》鹿中容八算。 《儀禮 · 鄉射禮記》
鹿中(刻成鹿形的木器);鹿伏鶴行(形容小心警惕的樣子)
deer;
3.比喻政權,爵位。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史記 · 淮陰侯列傳》
鹿台(古台名。故址在今河南湯陰朝歌鎮南,相傳為殷紂王所造。武王伐紂,紂兵敗,登台自焚而死)
political power;
4.方形糧倉。
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 《國語 · 吳語》
granary; barn;
5.通“麓”。山腳。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穀梁傳 · 僖公十四年》
foot of a hill or mountain;
6.通“簏”。竹箱。
而囷鹿空虛。 《國語 · 吳語》
bamboo vessel;
7.姓。
形容詞
◎粗,陋 。
鹿布(粗布);鹿車(用人力推拉的窄小車子)
coarse;
鹿的國語辭典解釋
鹿 lù ㄌㄨˋ
詳細解釋
名
1.動物名。哺乳綱偶啼目鹿科。體型細長,腿長,褐色毛,性溫順,雄者有角。棲息於沙漠、凍原、沼澤和高山坡等地區。肉可食,皮可製革,角可供作裝飾品。
2.方形的糧倉。
《國語 · 吳語》:“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三國吳 · 韋昭 · 注:“員曰囷,方曰鹿。”
3.比喻帝位、政權。
《史記 · 卷九二 · 淮陰侯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唐 · 溫庭筠《過五丈原》詩:“下國臥龍空誤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4.姓。如漢代有鹿旗。
5.二一四部首之一。
鹿的兩岸詞典解釋
鹿 lù ㄌㄨˋ
詳細解釋
1.哺乳動物名。種類很多。一般雄性頭上有一對角,尾短。毛多為褐色,有的有白斑。四肢細長,善奔跑。性機警、溫順,以植物為食。
2.借指爭奪的對象。比喻政權。
鹿死誰手、逐鹿中原。
3.姓。
4.二一四部首之一。
鹿字的翻譯
deer;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98
Hirsch (S), Lu (Eig, Fam), Radikal Nr. 198 = Hirsch, Reh, Rotwild (S)
cerf, daim, 198e radical
ロク しか か し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