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字的意思和解釋
黜
⿊部 共17畫 左右結構 U+9EDC CJK 基本漢字
黜字概述
〔黜〕字拚音是(chù),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7畫。
〔黜〕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黑出)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黜〕字倉頡碼是WFUU,五筆是LFOM,四角碼是6237.2。
〔黜〕字統一碼UNICODE是U+9EDC,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40668,UTF8:E9BB9C。
〔黜〕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黜的意思
黜 chù ㄔㄨˋ
基本解釋
◎降職或罷免。罷~。廢~。貶~。~退。~斥。~免。~逐。~陟。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黑,出聲。本義:黑暗。
2.降職或罷免。
黜,貶下也。 《說文》黜,貶也,下也。 《玉篇》黜陟幽明。 《虞書》。傳:“退其幽者。”何以黜朱於朝。 《左傳 · 襄公二十六年》鹹黜不端。 《左傳 · 昭公二十六年》台臣慚,追受其牒,為複太守官而黜臧使者。 高適《書博雞者事》理亂不知,黜涉不聞。 韓愈《送李願歸盤穀序》
罷黜百家;黜落(罷免,除名);黜升(官吏的罷免與升遷);黜放(革職放逐)
degrade or dismiss;
3.廢除;取消。
湯既黜 夏命。 《書 · 湯誥序》愛季佗而黜 仆。 《左傳 · 文公十八年》王黜翟後。 《國語 · 周語》君將黜嗜欲。 《莊子 · 徐無鬼》
黜華(擯除文飾,不事虛華)
abolish; abandon; annul;
黜的國語辭典解釋
黜 chù ㄔㄨˋ
詳細解釋
動
1.貶降、革職。
《論語 · 微子》:“柳下惠為士師,三黜。”唐 · 柳宗元《封建論》:“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獎。”
罷黜。
2.擯除、排斥。
《左傳 · 昭公二十六年》:“鹹黜不端,以綏定王家。”唐 · 柳宗元《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世之學孔氏者則黜老子,學老子者則黜孔氏,道不同,不相為謀。”
3.廢免、廢除。
《國語 · 晉語一》:“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漢書 · 卷八八 · 儒林傳 · 序》:“天下並爭於戰國,儒術既黜焉,然齊魯之間學者猶弗廢。”
黜的兩岸詞典解釋
黜字的翻譯
dismiss; demote, downgrade
abaisser, destituer
チュツ チュチ しりぞけ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