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字的意思和解釋

qíng

⿊部 共20畫 左右結構 U+9EE5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20 畫

8 畫

左右結構

25431211444441251234

qíng

king4

6039.6

U+9EE5

E9BBA5

WFYRF

LFOI

黥字概述

〔黥〕字拚音是(qí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20畫

〔黥〕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黑京)組成。

〔黥〕字倉頡碼是WFYRF,五筆是LFOI,四角碼是6039.6

〔黥〕字統一碼UNICODE是U+9EE5,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40677,UTF8:E9BBA5

〔黥〕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黥的意思

qíng ㄑㄧㄥˊ

基本解釋

古代在人臉上刺字並塗墨之刑,後亦施於士兵以防逃跑。~首。

在人體上刺文字或圖案並塗上顏色。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從黑,京聲。刻其麵以墨窒之。字亦作“”。本義:古代一種肉刑,墨刑的異稱。

2.刺字。

,墨刑在麵也。 《說文》者馬竿人麵也。 《書 · 刑德》

黥首刖足(刻額染墨,截斷雙腳);黥布(英布,漢高祖的大將、功臣。因犯罪被黥麵);黥首(漢代刑法之一。其法在罪人額上刻字染墨);黥麵(在臉上刺字塗墨);黥徒(受黥刑的犯人。引申泛指囚徒,罪犯)

tattoo; punishment of branding a criminal;

3.鐫刻。

聲明走百靈,結構幽穀。 清 · 魏源《白嶽東崖》

carve;

名詞

受過黥刑的人 自唐失其政,天下乘時,黥髡盜賊。——《新五代史》

tattooed person;

黥的國語辭典解釋

qíng ㄑㄧㄥˊ

詳細解釋

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字塗墨。後亦用於奴婢、士兵,以防其逃跑。

《史記 · 卷六五 · 孫子吳起傳》:“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南史 · 卷五一 · 梁宗室傳上 · 臨川靖惠王宏傳》:“蓄奴僮數百,皆黥其麵。”

黥的兩岸詞典解釋

qíng ㄑㄧㄥˊ

詳細解釋

1.一種古代的刑罰。在犯人臉上刺文字或記號,並塗上墨。後來也用於奴婢、士兵,以防止逃跑。

2.在皮膚上刺文字、花紋或圖案,並塗上顏色,以為裝飾。

黥麵紋身。

3.姓。

黥字的翻譯

to tattoo; to brand the face of criminals

brandmarken; mit einem Brandzeichen versehen

tatouer un criminel sur le visage

ゲイ ケイ ギョウ いれず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