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字的意思和解釋

lǎn

⺖部 共19畫 左右結構 U+F90D CJK CJK-CI

⺖ 部

19 畫

16 畫

左右結構

4421251234352511134

lǎn

U+F90D

EFA48D

NGKM

懶字概述

〔懶〕字拚音是(lǎ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9畫

〔懶〕字結構是左右結構

〔懶〕字五筆是NGKM

〔懶〕字統一碼UNICODE是U+F90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CI),十進製:63757,UTF8:EFA48D

懶的意思

lǎn ㄌㄢˇ

基本解釋

怠惰,與「勤」相對。~漢。~怠。~散。~洋洋。

疲倦,沒力氣。伸~腰。渾身酸~。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從心,賴聲。本義:懶惰。

2.同本義。

,懈也。怠也。一曰臥也。 《說文》。字亦作懶。吾少學問,晚成人。 《宋書 · 範曄傳》

懶待(沒有精神和興致);懶怠(懶於做某種事);懶得(不想,不情願);懶殘和尚煨芋(唐衡獄寺和尚明瓚禪師,性子懶惰,常吃別人剩食,因號懶殘。李泌在寺裏夜讀訪他時,他正在牛糞中煨芋,並送半個芋頭給李,叫他小心不要多講話,去做十年宰相。後果如其言)

lazy; indolent; slothful;

3.疲憊 。

懶困(疲倦困怠);懶怯(疲倦虛弱)

sluggish; drowsy;

懶的國語辭典解釋

lǎn ㄌㄢˇ

詳細解釋

1.怠惰、不勤勉。

懶人、懶惰。

2.淡薄。

宋 · 袁去華《雨中花 · 江上西風晚》詞:“向老來,功名心事懶,客裏愁難遣。”

懈怠。

《南史 · 卷三三 · 範泰傳》:“吾少懶學問,年三十許,始有尚耳。”

不想、不願意。

好吃懶做、懶得跟你一般見識。

懶的兩岸詞典解釋

lǎn ㄌㄢˇ

詳細解釋

1.不勤奮(與“”相對)。

懶惰、懶散、好吃懶做。

2.疲倦;沒力。

身子發懶。

3.不願意。

懶得跟他計較。

懶字的翻譯

lazy, languid, listless

faul (Adj)

paresseux, 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