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字的意思和解釋

nuò

⾔部 共15畫 左右結構 U+F95D CJK CJK-CI

⾔ 部

15 畫

9 畫

左右結構

411125112213251

nuò

U+F95D

EFA59D

YADK

諾字概述

〔諾〕字拚音是(nuò),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5畫

〔諾〕字結構是左右結構

〔諾〕字五筆是YADK

〔諾〕字統一碼UNICODE是U+F95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CI),十進製:63837,UTF8:EFA59D

諾的意思

nuò ㄋㄨㄛˋ

基本解釋

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唯唯~~。

答應,允許。~言。許~。承~。一~千金。

詳細解釋

副詞

1.形聲。從言,若聲。本義:表示。

2.同本義(一般用於上對下、尊對卑或平輩之間,卑對尊用「謹諾」 )

,應也。 《說文》。按,應詞也。緩應曰諾,疾應曰唯。莫敢不 《詩 · 魯頌 · 閟宮》太後曰:「。恣君之所使之。」 《戰國策 · 趙策四》孟嘗君不說,曰:「,先生休矣。 《戰國策 · 齊策》

諾諾(連聲應諾);諾唯(應諾);諾許(許諾;應允)

yes;

3.古時批字於公文之尾,表示許可叫「諾」,猶今簽字 [put 「okay」on a document]。

是誰畫誰傳詔,一紙明貽萬國羞! 清 · 黃遵憲《述聞》

諾的國語辭典解釋

nuò ㄋㄨㄛˋ

詳細解釋

答應、允許。

《詩經 · 魯頌 · 閟宮》:“莫敢不諾。”《荀子 · 王霸》:“刑賞已諾,信乎天下矣。”

一呼百諾。

1.允諾的話。

《論語 · 顏淵》:“子路無宿諾。”唐 · 杜甫《敬贈鄭諫議十韻》:“將期一諾重,欻使寸心傾。”

一諾千金、輕諾寡信。

2.古代批字或簽字於文書後麵,表示許可。

《後漢書 · 卷六七 · 黨錮傳 · 序》:“汝南太守範孟博、南陽宗資主畫諾。”《南史 · 卷四三 · 齊高帝諸子傳下 · 江夏王鋒傳》:“五歲,高帝使學鳳尾諾,一學即工。”

3.表示同意的應答聲。

《論語 · 陽貨》:“諾,吾將仕矣。”《史記 · 卷七 · 項羽本紀》:“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

連連稱諾。

諾的兩岸詞典解釋

nuò ㄋㄨㄛˋ

詳細解釋

1.歎詞。表示同意、遵命或順從。相當於“好吧”、“”、“”等。

諾諾連聲、唯唯諾諾。

2.答應;應允。

輕諾寡信、一呼百諾、許諾、允諾。

3.姓。

諾字的翻譯

promise; assent, approve

Versprechen (S)​, Zusage (S)​, versprechen, zusagen

consentir, promet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