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字概述
〔逸〕字拚音是(y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逸〕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造字法是會意字。
〔逸〕字五筆是QKQP。
〔逸〕字統一碼UNICODE是U+FA67,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CI),十進製:64103,UTF8:EFA9A7。
逸的意思
逸 yì ㄧˋ
基本解釋
①跑,逃跑,逃~。奔~。
②散失。~散。~史。~事。~聞。
③安閑,安樂。安~。~樂(安樂)。以~待勞。閑情~致。
④超過一般。超~。~興( xìng )(超逸豪放的興致)。~趣。~致。~品(超脫絕俗的藝術品)。~珠(特異的珍珠,喻人的品德)。
⑤隱遁。~士(隱居之士)。~民(a.舊時稱遁世隱居不做官的人;b.亡國後不在新朝代做官的人,亦作“佚民”)。
⑥放任,不受拘束。~蕩。飄~。驕奢淫~。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從辵( chuò )兔。兔子善於奔逃。本義:逃跑。
2.同本義。
逸,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 《說文》隨侯逸。 《左傳 · 桓公八年》。注:“逸,逃也。”馬逸不能止。 《國語 · 晉語五》。注:“逸,奔也。”取之以逸逃於褒。 《國語 · 鄭語》。注:“逸,亡也。”無教逸欲有邦。 《書 · 皋陶謨》見一赤兔,每搏輒逸。 《北史》
逸犯(逃犯);逸亡(逃亡);逸竄(逃竄);逸盜(在逃的盜匪);逸禽(逃逸之鳥);逸馬(奔逃的馬);逸匪(指在逃的匪徒);逸飛(指漏網的鳥);逸逃(逃亡)
escape;
3.奔跑。
馬逸不能止。 《左傳 · 成公二年》逸,奔也。 《玉篇》彘逸出於竇中,馬退而卻。 《韓非子 · 外儲說右下》疾逸道左。 唐 · 李朝威《柳毅傳》
逸踴(猶奔跑);逸塵(馬奔跑時揚起的塵土);逸騎(奔跑的馬);逸駿(善奔馳的馬);逸馳(猶奔馳);逸象(奔走的象);逸兔(奔走的兔);逸走(奔跑)
gallop;
4.超越。
亮少有逸群之才。 《三國誌 · 諸葛亮傳》
逸才(超人的才智);逸足(比喻才能超越出眾的人);逸倫(超越同輩);逸德(馬有超群的稟性);逸藝(高超的技藝);逸儕(超過同輩);逸操(高潔的情操);逸品(超越流俗的藝術修養或藝術品);逸珠(稀世難求的珍珠。比喻人有超絕凡常的嘉德);逸格(超越流俗的高尚格調)
excel;
5.釋放;從約束、禁閉、奴役下釋放出來。
乃逸楚囚。 《左傳》
逸水(猶洪水)
release;
6.隱逸,退出社會而隱居起來。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論語》
逸士(隱居山林的讀書人);逸妻(遁世隱士的妻子);逸跡(猶遁跡。指隱居);逸彥(遁世隱居的才德之士);逸叟(遁世隱居的老人);逸伏(猶隱伏)
retire from society and live in solitude;
7.散失,亡失。
然則夏後、 周公之典逸矣。 柳宗元《時令論上》
逸詩;逸簡(散失的簡冊);逸編(散失的篇章);逸記(散失的記載);逸品(指散失的物品);逸言(散失之言);逸句(散失的文句);逸失(散失;失落)
be loose;
形容詞
1.閑適;安樂。
民莫不逸。 《詩 · 小雅 · 十月之交》箋:“逸,逸豫也。”而又不自安恬逸。 《國語 · 吳語》。注:“逸,樂也。”為之者勞,居之者逸。 張衡《東京賦》國治身逸。 《呂氏春秋 · 察賢》。注:“逸,不勞也。”足以逸身煖骸而矣。 《呂氏春秋 · 重己》身安逸樂。 《史記 · 貨殖列傳》能逸而能勞。 宋 · 蘇軾《教戰守》無窮逸致。 明 · 李漁《閑情偶寄 · 種植部》好逸惡勞。 清 · 黃宗羲《原君》
逸豫(安樂);逸境(安樂閑適的境地)
leisurely;
2.疾速。
良駿逸足。 《文選 · 傅奕 · 舞賦》。注:“逸,疾也。”朔陽逸駭於扶桑之津。 《文選 · 木華 · 海賦》。注;“言出疾也。”夫子奔逸絕塵。 《莊子 · 田子方》良駿逸足,蹌捍淩越。 《老殘遊記》逸駭(迅疾升起);逸翮(指疾飛的鳥)
quick;
3.放縱;荒淫。
夫婿樂逸。 唐 · 李朝威《柳毅傳》
逸黨(荒淫放蕩的一夥人);逸遨(放縱遨遊);逸遊(放縱遊樂);逸誌(縱欲放蕩之誌);逸聲(淫聲)
dissolute;
4.美麗 。
逸女(美女);逸麗(猶美麗);逸豔(猶美麗);逸辭(美麗的詞藻)
beautiful;
逸的國語辭典解釋
逸 yì ㄧˋ
詳細解釋
動
1.逃亡、逃跑。
《說文解字 · 兔部》:“逸,失也,兔謾𫍙善逃也。”《左傳 · 桓公八年》:“隨師敗績,隨侯逸。”《北史 · 卷六 · 齊高祖神武帝本紀》:“見一赤兔,每搏輒逸。”
2.奔跑。
《國語 · 晉語五》:“馬逸不能止,三軍從之。”三國吳 · 韋昭 · 注:“逸,奔也。”
3.散失。
《書經 · 胤征》:“天吏逸德,烈於猛火。”
4.釋放。
《左傳 · 成公十六年》:“明日複戰,乃逸楚囚。”
形
1.放蕩的。
《戰國策 · 楚策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
2.隱逸的。
《漢書 · 卷一〇 · 成帝紀》:“故官無廢事,下無逸民。”
逸老。
3.超群的、超絕的。
《老殘遊記 · 第一〇回》:“六七八段,間以曼衍,愈轉愈清,其調愈逸。”
逸才。
4.快速的。
《後漢書 · 卷五二 · 崔駰傳》:“故英人乘斯時也,猶逸禽之赴深林。”
5.舒適、安樂。
《詩經 · 小雅 · 十月之交》:“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
名
1.隱士。
《北史 · 卷三一 · 高允傳》:“帝乃虛求,搜賢采逸,岩隱投竿,異人並出。 ”唐 · 李白《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提盤飯霜栗。”
2.過失。
《書經 · 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漢 · 孔安國 · 傳:“逸,過也。”
逸的兩岸詞典解釋
逸字的翻譯
flee, escape, break loose
entgehen, entkommen
repos, loisir, s'enfuir, exceller, surpas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