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字的意思和解釋
遲
⻌部 共15畫 半包圍結構 U+FAC3 CJK CJK-CI
遲字概述
〔遲〕字拚音是(chí),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5畫。
〔遲〕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
〔遲〕字五筆是NITP。
〔遲〕字統一碼UNICODE是U+FAC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CI),十進製:64195,UTF8:EFAB83。
遲的意思
遲 chí ㄔˊ
基本解釋
①慢,緩。~緩。~笨。~鈍。~疑。~重( zhòng )。~滯。
②晚。~到。~暮,~早。推~。延~。
③姓。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本義:慢慢走。
2.同本義。泛指慢。
遲,徐行也。 《說文》遲,緩也。 《廣雅》廢徹不遲。 《詩 · 小雅 · 楚茨》行道遲遲。 《詩 · 邶風 · 穀風》遲歸有待。 《易 · 歸妹》陵遲故也。 《荀子 · 宥坐》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玉臺新詠 ·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遲徐(緩慢);遲滯(緩慢阻滯)
walk slowly; slow;
3.遲鈍;反應慢,不靈敏。
料事同而遲速不同。 魏源《默觚下》周少言重遲。 《漢書 · 杜周傳》。注:「謂性非敏速也。」
slow; obtuse;
4.遲疑;猶豫。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唐 ·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hesitate to;
5.晚。
遲,晚也。 《廣雅》湯降不遲。 《詩 · 商頌 · 長髮》
他來遲了;遲疾(太晚,耽擱太久)
late;
6.早 。
遲旦(黎明,清晨);遲明(黎明,清晨)
early;
7.長久。
昭假遲遲。 《詩 · 商頌 · 長髮》
遲久(長久)
long;
遲的國語辭典解釋
遲 chí ㄔˊ
詳細解釋
形
1.緩、慢。
事不宜遲、說時遲,那時快。
2.不靈活、不敏捷。
《三國誌 · 卷一 · 魏書 · 武帝紀》:“袁紹雖有大誌,而見事遲,必不動也。”
遲鈍。
副
◎晚、不早。
姍姍來遲、遲到。
動
◎猶豫、延緩。
唐 · 白居易《琵琶行》:“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遲疑不決。
名
◎姓。如古時有遲任。
遲 zhì ㄓˋ
詳細解釋
動
1.等待、期望。
《後漢書 · 卷三 · 肅宗孝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南朝宋 · 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2.一直到、等到。
《漢書 · 卷九七 · 外戚傳上 · 高祖呂皇後傳》:“遲帝還,趙王死。”《三國誌 · 卷一七 · 魏書 · 張郃傳》:“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
遲的兩岸詞典解釋
遲字的翻譯
late, tardy; slow; delay
spät , spät
tard, en retard, l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