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2畫 獨體字 U+4E03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獨體字

⼀ 部

2 畫

1 畫

獨體字

會意字

15

cat1

4071.0

U+4E03

E4B883

JU

AGN

七字概述

〔七〕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2畫

〔七〕字結構是獨體字,造字法是會意字

〔七〕字倉頡碼是JU,五筆是AGN,四角碼是4071.0

〔七〕字統一碼UNICODE是U+4E0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19971,UTF8:E4B883

〔七〕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七的意思

qī ㄑㄧ

基本解釋

數名,六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代)。

文體名,或稱“七體”,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

舊時人死後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稱“做七”。

詳細解釋

數詞

1.指事。從一ㄣ。畫以紀數。本義:六加一的和。

2.同本義。

,陽之正也。從一,微陰從中斜出也。 《說文》其數 《禮記 · 月令》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 《漢書 · 律曆誌》主星。 《大戴禮記 · 易本命》日得。 《易 · 既濟》。虞注:“震為七。”凡攻木之工 《周禮 · 考工記》有子人。 《詩 · 邶風 · 凱風》

七寶(佛經上指金、銀、琉璃、硨磲、瑪璃、珍珠、玫瑰);七出(舊指休妻的七種理由:無子,淫泆報會,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壽);七雄(指戰國時秦、韓、魏、楚、燕、齊、趙七國)

seven;

3.七次 。

諸葛亮七擒孟獲

seven times;

名詞

1.文體名。亦稱七體,騷體的一種 。

七體(沿襲漢·枚乘《七發》而成的一種文體;漢·傅毅有《七激》,劉廣有《七興》,曹植有《七啟》,張協有《七命》)

a kind of literary form;

2.舊時人死後每七天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為止 。

頭七,二七,…

seventh;

3.姓(明代有七希賢)

七的國語辭典解釋

qī ㄑㄧ

詳細解釋

1.介於六與八之間的自然數。大寫作“”,阿拉伯數字作“7”。

2.文體名。參見“七體”條。

3.民俗稱喪事每七日設奠一次為“作七”,由頭七到尾七共需進行七次,稱為“七七”。

《北史 · 卷八一 · 儒林傳上 · 孫惠蔚傳》:“從綽死後,每至七日至百日,靈暉恒為綽請僧設齋行道。”《喻世明言 · 卷一〇 · 滕大尹鬼斷家私》:“善繼隻是點名應客,全無哀痛之意,七中便擇日安葬。”

(“”字通常讀為陰平,惟口語中連用在去聲字及輕聲字之前時讀為陽平,

七月、七個。)

七的兩岸詞典解釋

qī ㄑㄧ

詳細解釋

1.介於六與八之間的自然數,大寫作“”,阿拉伯數字作“7”。

2.序數第七。

七哥、七月九日。

3.民俗中人死後每隔七日祭悼亡魂一次,稱為“做七”。至四十九日停止,共做七個七,稱為“七七”。

4.姓。

七字的翻譯

seven

sieben (7)​ (Num)

sept, 7

シチ シツ なな ななつ な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