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
【拚音】 xí
【筆畫】 17
【部首】 木 部
【五筆】 sryt
檄
xí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聲討的文書:“此臣之所謂傳檄而千裏定者也”。檄文。羽檄。檄移(文體名,“檄文”與“移文”的合稱。檄文多用於聲討和征伐;移文多用於曉喻或責備)。
筆畫數:17;
部首:木;
筆順編號:12343251141533134
(橫:1 ,豎:2 ,撇:3 ,捺:4 ,折:5)提為橫,點為捺,豎勾為豎,橫折為折,豎提為豎。
檄
xí
【名】
(形聲。本義:檄文)
同本義〖acalltoarmsinancienttimes〗
太祖得書,便命移檄。——《英烈傳》
製府檄下。——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設意修詞(“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曉喻或聲討的文書)。——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奉檄守禦。——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傳檄(傳布檄文);羽檄(上插鳥羽的古代征兵軍書)
泛指信函〖letter〗
使君子年善?來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檄
xí
【動】
用檄文曉諭或聲討〖announce〗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縣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於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顧終不成。——魯迅《墳·摩羅詩力說》
又如:檄調(行檄調動);檄委(用檄文曉諭、托咐)
檄文
xíwén
〖anofficialpublicdeclaration,addressedtojuniorofficersandpeople,usu.onstartingacompaign;call(summons)towar〗古代寫在木簡上的官方文書,用於曉諭、征召、聲討,特指聲討的文告
操作檄文以達諸郡。——《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