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
【拚音】 lǐ
【筆畫】 5
【部首】 礻 部
【五筆】 pynn
禮
(禮)
lǐ
社會生活中,由於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婚禮。喪(s乶g )禮。典禮。
符合統治者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禮教(ji刼 )。禮治。克己複禮。
表示尊敬的態度和動作:禮讓。禮遇。禮讚。禮尚往來。先禮後兵。
表示慶賀、友好或敬意所贈之物:禮物。禮金。獻禮。
古書名,《禮記》的簡稱。
姓。
筆畫數:5;
部首:礻;
筆順編號:45245
(橫:1 ,豎:2 ,撇:3 ,捺:4 ,折:5)提為橫,點為捺,豎勾為豎,橫折為折,豎提為豎。
禮
禮
lǐ
【動】
(會意。從示,從豊(lǐ)。“豊”是行禮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義:舉行儀禮,祭神求福)
同本義〖offersacrificertogods〗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說文》
脩五禮。——《虞書》。馬注:“吉、凶、軍、兵、嘉也。”
脩六禮以節民性。六禮:冠、昏、喪、祭、鄉、相見。——《禮記·王製》
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喪、祭、賓主、鄉飲酒、軍旅此之謂九禮。——《大戴禮記·本命》
邀見講鈞禮。——清·周容《芋老人傳》
設九賓禮於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又如:禮神(祭神);禮祠(以禮祭祀);禮誦(禮佛誦經);禮佛(頂禮於佛;拜佛)
表示敬意;尊敬〖respect〗
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又如:禮交(以禮相交接);禮待(以禮相待);禮陳(以禮陳說);禮新(禮待新來者)
禮拜,頂禮膜拜〖worship〗
暗與山僧別,低頭禮白雲。——李白《秋浦歌》
又如:禮揖(行禮作揖)
禮遇;厚待〖courteousreception〗
禮天下之奇才。——宋·蘇洵《六國論》
信而禮之。——明·顧炎武《複庵記》
敬賢禮士。——《資治通鑒》
又如:禮任(禮遇信任);禮異(特殊禮遇);禮案(掌管官妓樂籍的部門;亦作“樂案”。官妓樂籍檔案)
禮
禮
lǐ
【名】
禮節〖courtesy〗
禮節甚倨。(傲慢。)——《史記》
又如:軍禮(軍人的禮節);回禮(回答別人的敬禮);禮闈(指會試。因由禮部主持,故稱);禮憲(禮儀和法令);禮檢(指合乎禮儀的品行);禮職(指有關禮儀之職務);禮門(謂君子循行的禮儀之道);禮度(猶禮法。禮儀法度)
禮法;等級社會的典章製度,規定社會行為的規範、傳統習慣〖ceremonialritesandregulations〗
導之以德,齊之以禮。——《論語·為政》
又如:禮防(指禮法。謂禮之禁亂,猶防之止水);禮典(禮法);禮宗(指婦女守禮而可為人師法者);禮則(禮法,禮製)
禮儀〖ceremony〗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史記》
又如:喪禮;禮記(書名。西漢戴聖編,內容為先秦各家有關禮儀的論著);禮體(禮儀,體統);禮上(官員上任交替);禮裝(禮衣;禮服)
禮物〖gift〗
及受禮,唯酒一鬥、鹿肉一柈。——《晉書·陸納傳》
又如:財禮(彩禮。定婚時男家送給女家的財物);禮券(用以代禮物之券)
禮貌〖courtesy;etiquette;manness〗
則是無禮。——《世說新語·方正》
輕而無禮。——《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又
無禮則脫。
秦則無禮。
禮文;禮書〖bookontheceremonialritesandregulations〗
儒以詩禮發塚。——《莊子·外物》
禮者,禮經也。——《禮記》注
又如:禮誌(言禮之書);禮書(古代記禮法之書);禮傳(指禮書);禮經(古代講禮節的經典);禮學(禮經;禮書之家)
通“體”(tǐ)。身體〖body〗
采葑采菲,無以下禮。——《韓詩外傳·卷九》
姓
禮拜
lǐbài
〖week〗∶星期
下禮拜
〖Sunday〗∶星期日
今兒過禮拜
禮拜
lǐbài
〖religiousservice;worship〗
古代禮拜節
問到人們何以禮拜並說出三個理由
行禮叩拜
不等宣詔,直至禦前,朝上禮拜。——《西遊記》
禮拜堂
lǐbàitáng
〖chapel;church〗教堂
禮拜天
lǐbàitiān
〖Sunday〗〖口〗∶星期日(基督教新教謂基督耶穌在該日複活,故拜上帝禮儀多在此日進行)。也叫“禮拜日”
禮賓官
lǐbīnguān
〖protocolofficer;masterofceremonies〗見“典禮官”
禮賓司
lǐbīnsī
〖theProtocolDepartment;officeofprotocol〗政府中專管迎賓儀式的部門
禮部
lǐbù
〖MinistryofRitesinfeudalChina〗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禮樂、祭祀、封建、宴樂文學校貢舉的政令
禮單
lǐdān
〖listofgifts〗載明禮物的帖單
禮服
lǐfú
〖ceremonialdress(robe);formalattire;gladrags;fulldress;warpaint〗在莊重的場合或舉行儀式時穿的服裝,如晚禮服
禮官
lǐguān
〖protocolofficer〗主管禮儀的官
禮官則表賀。——《明史》
禮花
lǐhuā
〖fireworksdisplayedatcelebrations〗大型、隆重慶典活動中施放的煙火
禮記
Lǐjì
〖LiJi(BookofRites)〗中國儒家經典之一。是戰國至漢初儒家禮儀論著的總集。內容包括禮製和儒家哲學兩部分,為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物製度、典禮、祭祀、教育、音樂和儒家學說的重要參考書。《漢書·藝文誌》著錄131篇,西漢戴德刪為85篇,名《大戴禮記》。他的侄子戴聖又刪為49篇,名《小戴禮記》,收入“十三經”中。其中《中庸》、《大學》、《禮運》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學著作,對後世影響很大
禮教
lǐjiào
〖theConfucianorfeudalethicalcode〗禮儀教化
禮節
lǐjié
〖courtesy;etiquette;ceremony〗禮儀規矩
教皇授職儀式上的禮節
禮節甚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倉廩實而知禮節。——《史記·貨殖列傳》
此婦無禮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禮金
lǐjīn
〖monetarygifts〗送禮的現金
禮帽
lǐmào
〖tophatthatgoeswithformaldress〗舉行典禮時所用之帽,與禮服同用
禮炮
lǐpào
〖salvo;gunsalute;salutinggun〗舉行隆重慶典或歡迎貴賓表示敬禮時所放的炮
禮品
lǐpǐn
〖gift;present〗送禮用的物品
禮聘
lǐpìn
〖inviteorengagesb.inapolite,respectfulway;courteouslyinvite〗以尊敬的方式聘請
禮器
lǐqì
〖sacrificialvessel;ritualarticle〗古時祭祀用的各種器物,如鼎、簋、觚、鍾等
禮讓
lǐràng
〖giveprecedencetosb.outofcourtesyorthoughtfulness;comity〗守禮謙讓
禮尚往來
lǐshàngwǎnglái
〖courtesydemandsreciprocity;dealwithsb.ashedealswithyou;paysb.backinhisowncoin〗在禮節上注重有來有往,借指用對方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對方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
禮數
lǐshù
〖courtesy;etiquette〗〖口〗∶禮節;禮貌的等級
汙了禮數,怕人笑話。——曹雪芹《紅樓夢》
禮俗
lǐsú
〖etiquetteandcustom〗禮儀習俗,指婚喪、祭祀、交往等各種場合的禮節
禮堂
lǐtáng
〖auditorium;assemblyhall〗舉行典禮或集會的廳堂
禮帖
lǐtiě
〖listofgifts〗猶禮單。指請柬
禮物
lǐwù
〖gift;contribution;donation;present;tribute〗∶贈送給人的物品
〖shower〗∶朋友或好心祝願者們帶來的物品
新娘收到一批寢具和炊具禮物
禮賢下士
lǐxián-xiàshì
〖courteoustothewiseandcondescendingtothescholarly〗舊指降低身分去敬重、結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識的人。形容君主或高官重視人才
禮賢下士,聖人垂訓;驕侈矜尚,先哲所去。——《宋書·江夏王義恭傳》
禮儀
lǐyí
〖etiquett;rite;ritual〗禮節和儀式
禮義
lǐyì
〖riteandmoralitytocarryoutinthefeudalistsociety〗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等級製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一套禮節儀式即為禮,合於這些的做法即為義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禮義廉恥
lǐyì-liánchǐ
〖senseofpropriety,justice,honestyandhonor〗禮為貴賤尊卑要分明,義為事之宜,廉為廉潔方正,恥為識羞恥。指為人要有道德修養
禮義廉恥不立,人君以自守也。——《管子·立政》
禮遇
lǐyù
〖courteousreception;treatwithcourtesy〗以禮相待
受到禮遇
禮讚
lǐzàn
〖praiserespectfully〗以崇敬的心情稱讚表揚
白楊禮讚
佛教用語,指佛、法、僧禮拜三寶及頌經
禮則
lǐzé
〖ceremonialritesandregulations〗禮儀的準則;禮法
禮製
lǐzhì
〖socialinstitutions,setofetiquette〗禮儀製度
禮治
lǐzhì
〖theoperationofgovernmentthroughsocialinstitutions;ruleoftherites〗以禮儀製度和道德為準則,統治人民、處理國事,這是先秦儒家的政治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