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字的意思和解釋
書
⾀部 共10畫 上下結構 U+66F8 CJK 基本漢字
書字概述
〔書〕字拚音是(shū),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書〕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聿曰)組成。
〔書〕字倉頡碼是LGA,五筆是VFJF,四角碼是5060.1。
〔書〕字統一碼UNICODE是U+66F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360,UTF8:E69BB8。
書的意思
書 shū ㄕㄨ
基本解釋
①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麵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②信。~信。~劄。~簡。~函。
③文件。證~。說明~。
④寫字或寫的字。~法。~寫。~桌。~案。~畫。
⑤寫文章。大~特~。罄竹難~。
⑥字體。草~。隸~。楷~。
⑦古書名,《尚書》的簡稱(亦稱“書經”)。
⑧某些曲藝形式的通稱。說~。聽~。
詳細解釋
動
1.形聲。從聿,者聲。聿( yù ),即筆。隸書省“者”成“曰”。《說文》:“書,箸也。”箸(著)即顯明。合起來表示用筆使文字顯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義:書寫,記錄,記載。
2.同本義。
書,著也。 《說文》。按說文序雲:“著於竹帛謂之書。”五曰六書。 《周禮 · 保氏》作書。上古以刀錄於竹若木,中古以漆畫於帛,後世以墨寫於紙。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易之以書契。 《易 · 繫辭》書者,以筆畫記之辭。 《尚書序》疏子張書諸紳。 《論語 · 衛靈公》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史記 · 陳涉世家》大書一“屈”字,以兩竿夾揭之,走訴行禦史臺。 明 · 高啓《書博雞者事》衆言同,於是乎書。 方苞《獄中雜記》
書候(寫信問候);書孽(記載罪惡);書記手(擔任抄寫文書等的書吏);書畫卯酉(上下班);書文(撰文並書寫);書抄(指手抄本);書具(書寫工具,文具);書券(書寫契約);書硯(硯臺);書獄(書寫獄詞);書命(書寫詔書、命令);書格(一種文具,書寫時用以支臂,使腕壓著紙,以防墨汙);書帖(書寫簡貼)
write; take notes;
3.畫。
今大將軍問事,但令我書可邪? 《資治通鑑》。胡三省注:“書可,畫可也。”
draw;
名詞
1.書籍,裝訂成冊的著作。
書,凡載籍謂之書。 《正字通》申子、 韓子皆著書。 《史記 · 韓非列傳》何必讀書,然後爲學? 《論語 · 先進》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 《史記 · 禮書》李隱黃生允修借書。 隨園主人授之書而告之曰。 清 · 袁枚《黃生借書說》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明 ·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史書(歷史書);圖書(圖和書。泛指書籍);書客(賣書籍、文具的商販);書香之族(世代讀書的家庭);書香一脈(知書達理的家風);書包翻身(指窮讀書人發跡);書謎兒(將書中的話作成的謎語);書帕(禮金。明代官場習慣用書籍、手帕作禮物,稱書帕);書劍(書和劍。古代文人隨身攜帶之物。後亦指文人生涯);書笈(小書箱);書儀(託名買書而饋贈的禮金);書腐(蛀書蟲。喻指迂腐的文人);書心兒(一部書中最精采的章節);書劫(書籍的劫難);書會(宋元時戲曲作者、說話人共同組織的社團);書呆(隻知啃書本的人);書城(書籍環列如城,言其多);書腦(書籍裝訂時打眼穿線的部分);書閣(收藏書籍的地方);書錄(圖書目錄);書囊(盛書籍的袋子)
book;
2.信件,信函。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杜甫《春望》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唐 · 杜甫《石壕吏》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 《資治通鑑》
書介(傳達書信的使人);書尾(書信、信函的末尾);書呈(亦作“書程”。給上司或長輩寫的信,信函);書字(書信);書辦(管辦文書的官吏);書啓師爺(管文書的幕友);書役(管理文書的小吏);書尺(尺牘,書信);書素(書信);書筒(古代盛書信的筒。亦指書信);書題(指書信);書緘(書信)
letter;
3.奏章;文書,文件。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戰國策 · 齊策》先生有所陳奏,則著之於所進呈書之中而已。 清 · 梁啓超《譚嗣同傳》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樂府詩集 · 木蘭詩》
證書;保證書;說明書;書可(批閱公文,書字認可);書稟(文書);書文(文書);書府(收藏文書圖籍的府庫);書佐(主辦文書的佐吏);書辦(管辦文書的屬吏)
document;
4.字體,字形 。
書空(用手指在空中虛劃字形)
form of a written or printed character; script;
5.書法。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晉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學書費紙,猶勝飲酒費錢。 歐陽修《學書費紙》
楷書;隸書;書判(判別書法與文章的優劣);書聖(指造詣最高的書法家);書意(書法的神髓);書品(評論書法優劣的書;書法的風格造詣);書格(書法的風格)
calligraphy;
6.《尚書》的簡稱。
《書》不雲乎?“好問則裕。” 清 · 劉開《問說》《書》曰:“滿招損,謙得益。” 宋 · 歐陽修《新五代史 · 伶官傳 · 序》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 《史記 · 孫子吳起列傳》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幾學書。 明 · 歸有光《項脊軒誌》
an ancient government post in charge of secretarial duties;
7.文字。
懷中一方板,板上數行書。 李賀《感諷》
書理(即文理。文辭之義理與脈絡);書士(從事文字、文書工作的人員);書軌(指國中所用文字與車軌);書計(文字與籌算)
characters;
8.指“六書”,即中國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論。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 《禮記》。孫希旦集解:書、計,即六藝中六書、九數之學也。
Six-Books;
9.古代皇帝的詔書。
今以一郡一國之衆,對無應書者,是王道往往而絕也。 《漢書》
imperial edict;
10.說書,曲藝的一種 。
書寓;聽書
storytelling;
11.文體名,先秦時“書”爲書信的總名 ,臣下向國君進言陳詞,親朋之間來往的信件,都稱爲“書”。
《樂毅報燕惠王書》、《諫逐客書》、《報劉一丈書》、《與朱元思書》、《與妻書》
letter;
12.姓。
書的國語辭典解釋
書 shū ㄕㄨ
詳細解釋
名
1.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
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
2.信件。
唐 · 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家書、情書。
3.文件。
《儒林外史 · 第一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
證書、說明書、申請書。
4.字體。
《隋書 · 卷六八 · 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
草書、楷書、隸書。
5.參見“六書”條。
6.姓。如清代有書綸。
動
1.寫。
請以中文書寫。、大書淩煙閣三字。
2.記載。
《周禮 · 地官 · 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書的兩岸詞典解釋
書 shū ㄕㄨ
詳細解釋
1.文字或圖畫裝訂成冊的著作。
書本、書籍、故事書、百科全書。
2.信件。
家書、情書。
3.文件。
證書、說明書、起訴書、陳情書。
4.漢字的字體。
草書、行書、楷書、隸書。
5.寫字;記載。
書寫、罄竹難書、大書特書。
6.六經之一。即《尚書》(《書經》)。
7.《書》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之一,為有關文字方麵(如書寫、識字、書體等)的訓練。
8.姓。
書字的翻譯
book, letter, document; writings
Buch, Geschriebenes (S)
livre, bouquin, document, lettre, calligraphie, écrire, calligraphier
ショ かく ふ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