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字的意思和解釋
瞽
⽬部 共18畫 上下結構 U+77BD CJK 基本漢字
瞽字概述
〔瞽〕字拚音是(gǔ),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8畫。
〔瞽〕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鼓目)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瞽〕字倉頡碼是GEBU,五筆是FKUH,四角碼是4460.4。
〔瞽〕字統一碼UNICODE是U+77B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0653,UTF8:E79EBD。
〔瞽〕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瞽的意思
瞽 gǔ ㄍㄨˇ
基本解釋
①盲人,瞎子:“離婁微睇兮,~以為無明。”
②瞎。~者。
③古代樂師。
④不達事理;沒有見識;“棄老取少謂之~。”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從目,鼓聲。本義:瞎眼。
2.同本義(雖瞎但有眼珠)。
瞽,目但有朕也。 《說文》瞽子。 《書 · 堯典》。傳:“無目曰瞽。”瞽者仰視而不見星。 《荀子 · 解蔽》將衒外以惑愚瞽也。? 明 · 劉基《賣柑者言》
瞽目(眼睛瞎;盲人);瞽者(眼睛失明的人);瞽曠(指師曠);瞽目先生(說書盲人)
blind;
3.沒有識別力。
未見顏色而言,謖之瞽。 《論語 · 季氏》是猶蟪蛄不識春秋,朝菌不知晦朔遽以不變名之,真瞽說也。 [英]赫胥黎著、 嚴複譯《天演論》
瞽說(瞎說);瞽言。
stupid;
名詞
1.古代樂師。古代以目盲者為樂官,故為樂官的代稱。
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 《書 · 胤征》瞽者無以與平文章之觀。 《莊子 · 逍遙遊》
ancient musician;
2.通“鼓”。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麵蒙皮,擊之發聲。
詔來瞽皋舞。 《周禮 · 春官 · 樂師》
drum;
瞽的國語辭典解釋
瞽 gǔ ㄍㄨˇ
詳細解釋
名
1.瞎眼的人。
《莊子 · 逍遙遊》:“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元史 · 卷一〇五 · 刑法誌四》:“諸瞽者毆人,因傷致死,杖一百七,征燒埋銀給苦主。”
2.古代的樂官。
《書經 · 胤征》:“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
3.沒有見識、無觀察力的人。
《荀子 · 勸學》:“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瞽的兩岸詞典解釋
瞽字的翻譯
blind; blind musician; stupid
aveugle
コ ク めし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