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字的意思和解釋
翳
⽻部 共17畫 上下結構 U+7FF3 CJK 基本漢字
翳字概述
〔翳〕字拚音是(y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7畫。
〔翳〕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殹羽)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翳〕字倉頡碼是SESMM,五筆是ATDN,四角碼是7712.7。
〔翳〕字統一碼UNICODE是U+7FF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2755,UTF8:E7BFB3。
〔翳〕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翳的意思
翳 yì ㄧˋ
基本解釋
①用羽毛做的華蓋。
②遮蔽,障蔽。蔭~。~蔽。~障。~然。
③掩蔽物:“兵不解~”。
④眼角膜上所生障礙視線的白斑。白~。
⑤古同“殪”,樹木枯死,倒伏於地。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羽,殹聲。本義:用羽毛做的華蓋,舞具。
2.同本義。
翳,華蓋也。 《說文》。朱駿聲通訓定聲:“以羽覆車蓋,所謂羽葆幢也。”
feather cover;
3.病證名。
nebula;
4.指引起黑睛(角膜)混濁或潰陷的外障眼病以及病變愈後遺留於黑睛的疤痕。
5.凡眼內、外障眼病所生遮蔽視線影響視力的症狀皆可稱翳。
6.起障蔽作用的東西 。
雲翳;氛翳。
screen;
7.鳥名 。
翳鳥(五彩神鳥。相傳飛行時其翼可蔽一鄉)
five-colours bird;
動詞
1.遮蔽,掩蓋。
翳,障也。 《廣雅》百神翳其備降兮。 《楚辭 · 離騷》。注:“翳,蔽也。”石嵯以翳日。 劉向《九歎 · 遠逝》。注:’翳,蔽也。”翳,掩也。 《方言十三》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裔執翳而搏之。 《莊子 · 山水》。司馬注:“執翳,執草以自翳也。”樹林陰翳。 宋 · 歐陽修《醉翁亭記》陰翳蔽日。 清 · 徐珂《清稗類鈔 · 戰事類》
翳景(障蔽日月之光)
screen;
2.隱藏,藏匿。
意者堂下其有翳憎臣者乎? 《韓非子》
conceal;
翳的國語辭典解釋
翳 yì ㄧˋ
詳細解釋
名
1.用羽毛製成的車蓋。
《說文解字 · 羽部》:“翳,華蓋也。”《晉書 · 卷二五 · 輿服誌》:“戎車,駕四馬,天子親戎所乘者也。載金鼓、羽旗、幢翳。”
2.供作蔽覆的東西。
《管子 · 小匡》:“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甲不解壘,兵不解翳。”唐 · 曹鬆《碧角簟》詩:“八尺碧天無點翳,一方青玉絕纖塵。”
3.一種瞳孔為白膜所蒙蔽,以致無法看清東西的眼疾。
宋 · 蘇軾《贈眼醫王生彥若》詩:“運針如運斤,去翳如拆屋。”
動
1.隱藏、隱居。
《文選 · 左思 · 詠史詩八首之七》:“陳平無產業,歸來翳負郭。”《三國誌 · 卷一一 · 魏書 · 管寧傳》:“寧抱道懷貞,潛翳海隅。”
2.遮蔽。
《楚辭 · 劉向 · 九歎 · 遠逝》:“阜隘狹而幽險兮,石㟥嵯以翳日。”唐 · 劉禹錫《磨鏡篇》:“流塵翳明鏡,歲久看如漆。”
3.摒棄。
《國語 · 周語下》:“而又奪之資,以益其災,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新唐書 · 卷一五六 · 李元諒傳》:“元諒培高浚淵,身執苦與士卒均,菑翳榛莽,辟美田數十裏。”
翳的兩岸詞典解釋
翳字的翻譯
shade, screen; to hide, screen
überprüfen, verdecken , beschatten, schattieren
couvrir, taie
エイ エチ エツ かげ かげる かざす おおい おお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