鞚字的意思和解釋
鞚
⾰部 共17畫 左右結構 U+979A CJK 基本漢字
鞚字概述
〔鞚〕字拚音是(kò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7畫。
〔鞚〕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革空)組成。
〔鞚〕字倉頡碼是TJJCM,五筆是AKFA06 AFPA98 AFPA86 ,四角碼是4351.1。
〔鞚〕字統一碼UNICODE是U+979A,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8810,UTF8:E99E9A。
鞚的意思
鞚 kòng ㄎㄨㄥˋ
基本解釋
①帶嚼子的馬籠頭:“縱鞍則行,攬~則止。”
②駕馭:“遇女郎騎款段馬,老仆~之。”
③古代樂器名,鼓的一種;鼓腔:“許安世家有伯成樽,如今羯鼓~世。”
詳細解釋
名詞
1.馬籠頭 。
鞚鞍(馬籠頭和馬鞍)
halter;
2.借指馬。
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 《文選 · 鮑照 · 擬古》。李周翰注:“飛鞚,走馬。”
horse;
鞚的國語辭典解釋
鞚 kòng ㄎㄨㄥˋ
詳細解釋
名
1.拴在馬脖子上,用以控製馬的皮帶或繩索。
晉 · 傅玄《良馬賦》:“縱鞍則行,攬鞚則止。”唐 · 李白《走筆贈獨孤駙馬》詩:“銀鞍紫鞚照雲日,左顧右盼生光輝。”
2.比喻馬。
唐 · 杜甫《麗人行》:“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絲絡送八珍。”宋 · 蘇軾《次韻李公擇梅花》詩:“杯傾笛中吟,帽拂果下鞚。”
動
◎操縱、駕馭。
宋 · 蘇軾《虢國夫人夜遊圖》詩:“佳人自鞚玉花驄,翩如驚燕踏飛龍。”《聊齋誌異 · 卷九 · 鳳仙》:“遇女郎騎款段馬,老仆鞚之,摩肩過。”
鞚的兩岸詞典解釋
鞚字的翻譯
bridle
im Zaum halten, sich wehren
コウ ク おもが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