麅字的意思和解釋

páo

⿅部 共16畫 半包圍結構 U+9E85 CJK 基本漢字

⿅ 部

16 畫

5 畫

半包圍結構

4135221153535515

páo

paau4

U+9E85

E9BA85

IPPRU

ONJN06 OXXN98 YNJN86

麅字概述

〔麅〕字拚音是(páo),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麅〕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鹿包)組成。

〔麅〕字倉頡碼是IPPRU,五筆是ONJN06 OXXN98 YNJN86

〔麅〕字統一碼UNICODE是U+9E85,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40581,UTF8:E9BA85

麅的意思

páo ㄆㄠˊ

基本解釋

麅子。亦稱麞麅。中型鹿類。耳朵和眼都大,頸長,尾很短,後肢略比前肢長,冬季毛棕褐色,夏季毛栗紅色,臀部灰白色,雄的有角。吃青草、野果和野菌等。分布於歐亞兩洲,我國產於東北、西北等地。清楊賓《柳邊紀略》八:“柳條邊外,山野江河産珠、人參……鹿、麅、鱘鰉魚諸物。”

詳細解釋

名詞

麅子 ,麞麅。一種中型鹿類。頸長,耳、眼都大,雄的有角,我國東北和西北有產。

a kind of deer;

麅字的翻譯

a small spotted deer found in north China

ホ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