鼙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21畫 上下結構 U+9F19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21 畫

8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121251431125432511312

pei4

4440.6

U+9F19

E9BC99

GEHHJ

FKUF

鼙字概述

〔鼙〕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21畫

〔鼙〕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鼓卑)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鼙〕字倉頡碼是GEHHJ,五筆是FKUF,四角碼是4440.6

〔鼙〕字統一碼UNICODE是U+9F19,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40729,UTF8:E9BC99

〔鼙〕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鼙的意思

pí ㄆㄧˊ

基本解釋

古代軍中的一種小鼓。

詳細解釋

名詞

1.鼙鼓,中國古代軍隊中用的小鼓,漢以後亦名騎鼓。

,騎鼓也。 《說文》旅帥執 《周禮 · 大司馬》擊雷鼓,振鐸。 《六韜 · 虎韜 · 軍略》漁陽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長恨歌》

鼙角(鼙吹。鼙鼓與號角)

a drum used in the army in ancient China;

2.小鼓 。

鼙鼓(小鼓與大鼓)

drumlet;

鼙的國語辭典解釋

pí ㄆㄧˊ

詳細解釋

1.古代軍隊中作戰時使用的戰鼓。

《禮記 · 樂記》:“君子聽鼓鼙之聲,則思將帥之臣。”唐 · 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2.指戰鼓聲。

唐 · 毛文錫《甘州遍 · 春光好》詞:“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征鼙。”

鼙的兩岸詞典解釋

pí ㄆㄧˊ

詳細解釋

古代軍隊作戰時使用的一種小鼓。

鼙鼓。

鼙字的翻譯

drum carried on horseback

drum carried on horseback

バイ ヘイ ベイ うまのりつづみ せめつづ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