庳字的意思和解釋
庳
⼴部 共11畫 半包圍結構 U+5EB3 CJK 基本漢字
庳字概述
〔庳〕字拚音是(bì,pí),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庳〕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廣卑)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庳〕字倉頡碼是IHHJ,五筆是ORTF06 ORTF98 YRTF86 ,四角碼是0024.6。
〔庳〕字統一碼UNICODE是U+5EB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243,UTF8:E5BAB3。
〔庳〕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三級字表中。
庳的意思
庳 bì ㄅㄧˋ
詳細解釋
名詞
◎兩旁高中間低的房屋 庳,中伏舍。——《說文》。段玉裁注:“謂高其兩旁而中低伏之舍也。”
house with tall sides;
形容詞
1.[土地] 低窪的。
宮室卑庳。 《左傳 · 襄公三十一年》其卑濕。 《漢書 · 司馬相如傳》。注:“下地也。”楚民要庳車。 《史記 · 循吏傳》
庳側(低下 偪側);庳濕(低下潮濕)。又指 [建築物] 低矮。如:庳狹(低矮狹窄);庳惡(矮小簡陋);庳下(低矮);庳陋(矮小簡陋)
low;
2.[人] 矮的。
其民豐肉而庳。 《周禮》
short;
庳的國語辭典解釋
庳 bēi ㄅㄟ
詳細解釋
形
1.低下。
《史記 · 卷一一九 · 循吏傳 · 孫叔敖傳》:“楚民俗好庳車。”
2.短小。
《周禮 · 地官 · 大司徒》:“其民豐肉而庳。”
名
◎眾水聚集的地方。
漢 · 揚雄《太玄經 · 卷一 · 增卦》:“澤庳其容,眾潤攸同。”
庳的兩岸詞典解釋
庳字的翻譯
a low-built house
bas
ヒ 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