廥字的意思和解釋

kuài

⼴部 共16畫 半包圍結構 U+5EE5 CJK 基本漢字

⼴ 部

16 畫

13 畫

半包圍結構

4133412524312511

kuài

kui2

0026.6

U+5EE5

E5BBA5

IOMA

OWGJ06 OWGJ98 YWGJ86

𰏶

廥字概述

〔廥〕字拚音是(kuài),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廥〕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廣會)組成。

〔廥〕字倉頡碼是IOMA,五筆是OWGJ06 OWGJ98 YWGJ86 ,四角碼是0026.6

〔廥〕字統一碼UNICODE是U+5EE5,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293,UTF8:E5BBA5

廥的意思

kuài ㄎㄨㄞˋ

基本解釋

存放草料的房舍:“時右校芻~在寺北垣下。”

儲存的草料:“儲~廩。”

倉;倉庫。倉~。

詳細解釋

名詞

1.堆放秣草的房舍。

,芻稁之藏也。從廣,會聲。 《說文》,倉也。 《廣雅》邯鄲燒。 《史記 · 趙世家》

廥廩(儲存糧草的倉庫)

warehouse;

2.糧倉 。

廥倉;廥庫。

granary;

動詞

庫藏。

其南眾星曰積。 《漢書 · 天文誌》

廥聚(指庫藏的糧草);廥積(指庫藏的糧食或秣草);廥儲(指庫藏的糧草)

store;

廥的國語辭典解釋

kuài ㄎㄨㄞˋ

詳細解釋

積存木柴、幹草或糧食等的地方。

《史記 · 卷四三 · 趙世家》:“十二年,邯鄲廥燒。”《新唐書 · 卷二〇三 · 文藝傳下 · 李頻傳》:“方歲饑,頻發官廥庸民浚渠。”

儲藏。

《新唐書 · 卷九八 · 韋挺傳》:“挺以方苦寒,未可進,遂下米台側,廥之,待凍泮乃運以為解。”

廥的兩岸詞典解釋

kuài ㄎㄨㄞˋ

詳細解釋

1.《書》儲放糧草或木柴的地方。

方歲饑,頻發官廥庸民浚渠(《新唐書‧卷二〇三‧文藝列傳下‧李頻》)。

2.《書》儲藏;聚集。

挺以方苦寒,未可進,遂下米台側,廥之,待凍泮乃運以為解(《新唐書‧卷九十八‧韋挺列傳》)。

廥字的翻譯

カイ 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