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
【拚音】 suí
【筆畫】 10
【部首】 糸 部
【五筆】 xevg
綏
(綏)
suí
安撫:綏撫。綏遠。綏集(安撫和籠絡)。綏靖(安撫使平靜)。
安好:順頌台綏(舊時書信用語)。
古代指登車時手挽的索。
古代的旌旗和旒。
筆畫數:10;
部首:糸;
筆順編號:5513443531
(橫:1 ,豎:2 ,撇:3 ,捺:4 ,折:5)提為橫,點為捺,豎勾為豎,橫折為折,豎提為豎。
綏
綏
suí
【名】
(會意。從糸(mì),從妥,“糸”與絲織品、繩索有關。“妥”表妥當、平安。合起來表示有了這繩索,人就穩妥了。本義:借以登車的繩索)
同本義〖rope〗
綏,車中把也。——《說文》
負良綏君升所用、又、以散綏升。——《禮記·少儀》
子良授太子綏。——《左傳·哀公二年》
《論語·鄉黨》說:孔子“升車必正立執綏。”——《我國古代的車馬》
又如:執綏(挽住車中繩索);綏繩(執以登車的繩索)
上古五服之一〖oneofthefiveareasinancienttimes〗。古代王畿外圍,每五百裏為一區劃,按距離的遠近分為五等地帶,叫“五服”。其名稱為侯服、甸服、綏服、要服、荒服。服,服事天子
綏江〖Suiriver〗。在福建省西部
舊綏遠省略稱〖Suiprovince〗。1928年設省,1954年撤銷
綏州,古州名〖Suiprefecture〗。西魏置,在今陝西省綏德縣
綏
綏
suí
【動】
安撫人心以保持平靜〖appease;pacify〗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詩·大雅·民勞》
綏之斯來,動之斯和。——《論語·子張》
時軍司馬班超留於寘,綏集諸國。——《後漢書·西域傳·序》
又如:綏民(安定人民);綏安(安定);綏定(安定);綏納(安撫接納);綏馭(安撫控製);綏養(安定撫養);綏禦(安撫統治);綏服(安定順服);綏集(安輯,安撫和合);綏寧(安定)
臨陣退軍,向後撤〖retreat〗
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皆出戰,交綏。——《左傳·文公十二年》
製止;止〖stop〗
使民以勸,綏謗言,足以補官之不善政。——《國語·齊語》
綏
綏
suí
【形】
舒緩的〖easy〗
綏,舒也。——《廣雅》。王念孫疏證:“綏者,安之舒也。”
平安;安好;安泰〖peaceful〗
綏綏兮其有文章也。熙熙兮其樂人之臧也。——《荀子·儒效》
又如:順頌時綏(書信用語)
綏靖
suíjìng
〖pacify;appease〗保持地方平靜;安撫平定;過去反動政府不顧事理道義,使人民屈從於暴力和強權之下以求安定
吾在卅八年,不能綏靖區域,又值中州兵亂,秦隴倒懸,加以寢患彌篤,實思斂跡避賢。——《晉書·張軌傳》
綏靖主義
suíjìngzhǔyì
〖appeasement〗用犧牲別國的利益安撫侵略者,以換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