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字概述
〔巴〕字拚音是(bā),部首是⺒部,總筆數是4畫。
〔巴〕字結構是獨體字,造字法是象形字。
〔巴〕字倉頡碼是AU,五筆是CNHN,四角碼是7771.7。
〔巴〕字統一碼UNICODE是U+5DF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052,UTF8:E5B7B4。
〔巴〕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巴的意思
巴 bā ㄅㄚ
基本解釋
①粘結著的東西。泥~。鍋~。
②粘貼,依附在別的東西上。飯~鍋了。~結別人。
③貼近。前不~村,後不~店。
④盼,期望。~望。
⑤張開。~著眼睛。
⑥古國名,在今中國四川省東部。
⑦中國四川省東部,泛指四川。~蜀。~山蜀水。
⑧詞尾,讀輕聲。尾~。嘴~。
⑨大蛇。~蛇(傳說中能吞大象的蛇)。
⑩氣壓的壓強單位。
⑪壓強單位。
⑫姓。
詳細解釋
名詞
1.象形。小篆象蛇形。本義:大蛇。
2.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大蛇。
巴,巴蟲也,或曰食象蛇。 《說文》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山海經 · 海內南經》。注:“說者雲,長千尋。”朱卷之國,有黑蛇青象,食象。 《山海經 · 海內經》。注:“即巴蛇也。”
big snake;
3.因加熱、幹燥或粘結而成的東西 。
鹽巴;泥巴;鍋巴。
crust;
4.古族名;古代國名,轄境在今四川省東部。
西南有巴國。 《山海經 · 海內經》。注:“今三巴是。”巴人以比翼鳥。 《周書 · 王會》秦西有巴戎。 《荀子 · 彊國》。注:“巴在西南,戎在西,皆隸屬。”
Ba;
5.古時這裏出產巴蛇,因此周朝分封在該地區的諸侯國叫“巴子國”。秦惠文王滅巴後,改置巴、蜀、漢中三郡。
6.壓強的單位,等於10 5 帕,或10 5 牛頓/米 2 ,或10 6 達因/厘米 2 (0。986923標準大氣壓)。
bar;
動詞
1.盼,期待著願望的實現。
暗潮巴到無人會,隻有篙師識水痕。 楊萬裏《過沙頭》
巴得(盼望)
wait anxiously;
2.緊緊貼在 。
爬山虎巴在牆上。
cling to;
3.粘結在…上 。
粥巴鍋了。
stick to;
4.靠近;貼近。
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怎生是好? 元 · 王曄《桃花女》我隻道是誰,巴著窗戶眼兒一瞧,原來寶妹妹坐在炕沿上。 《紅樓夢》
be close to;
5.爬,攀登 。
巴山虎(爬山虎);巴山越(度)嶺(爬山越嶺)
climb;
6.助詞。用作後綴。
尾巴;幹巴。
巴的國語辭典解釋
巴 bā ㄅㄚ
詳細解釋
名
1.國名。春秋時所建的國家,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四川省東部。
2.量詞。計算大氣壓力的單位。為英語 bar的音譯。每平方公尺受力十萬牛噸,即每平方公分受力一百萬達因的壓力稱為“一巴”,其千分之一稱為“毫巴”。也譯作“巴爾”。
3.姓。如漢代有巴祗。
動
1.期望、盼望。
元 · 秦𥳑夫《東堂老 · 第二折》:“凍剌剌窯中巴不到那明,痛親眷敲門都沒個應。”
巴望。
2.努力營求。
《二刻拍案驚奇 · 卷二六》:“守了一世書窗,指望巴個出身,多少掙些家私。”
3.接近、貼近。
《水滸傳 · 第三回》:“前不巴村,後不巴店。”《紅樓夢 · 第九九回》:“巴著窗戶眼兒一瞧,原來寶妹妹坐在炕沿上,寶兄弟站在地上。”
綴
1.附屬在物體下麵、後麵的東西。
尾巴、下巴。
2.指因幹燥、濕稠凝結成塊的東西。
鍋巴、泥巴、鹽巴。
巴的兩岸詞典解釋
巴 bā ㄅㄚ
詳細解釋
1.期望。
巴望、巴不得、朝巴夜望。
2.靠近;貼近;緊靠並抓住特定物件。
巴著門盼望、巴著人不放、前不巴村,後不巴店。
3.附屬在下麵、後麵的東西。
下巴、尾巴。
4.黏住或黏結成塊的東西。
泥巴、鍋巴。
5.巴士的簡稱。一種供大眾搭乘的汽車。
小巴、大巴。
6.國名。春秋時有巴國,今約在四川東部。
7.量詞。用於計算氣體的壓力,以每平方公分的麵積所受100萬達因的作用力為“一巴”。(英bar)
8.姓。
巴字的翻譯
greatly desire, anxiously hope
hoffen (auf etwas) (V), warten (auf) (V), Ba (Eig, Fam)
se languir de, souhaiter, se cramponner à, coller à, qch de collant, près de, proche de, à côté de, bar (unité de pression), suffixe nominal formant certains substantifs
ハ ヘ とも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