緇字的意思和解釋
緇
⺯部 共14畫 左右結構 U+2F96E CJK CJK-CIS
緇字概述
〔緇〕字拚音是(zī),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緇〕字結構是左右結構。
〔緇〕字五筆是XGVL。
〔緇〕字統一碼UNICODE是U+2F96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CIS),十進製:194926,UTF8:F0AFA5AE。
緇的國語辭典解釋
緇 zī ㄗ
詳細解釋
名
1.黑色。
漢 · 王充《論衡 · 程材》:“白紗入緇,不染自黑。”宋 · 陸遊《自小雲頂上雲頂寺》詩:“素衣雖成緇,不為京洛塵。”
2.僧衣。
《儒林外史 · 第八回》:“自此更改姓名,削發披緇去了。”
3.僧侶。
唐 · 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詔和尚率緇屬迎真骨於靈山。”
動
◎染黑。
《論語 · 陽貨》:“不曰白乎,涅而不緇。”漢 · 崔瑗《座右銘》:“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
形
◎黑色的。
《詩經 · 鄭風 · 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緇的兩岸詞典解釋
緇字的翻譯
black silk
(no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