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字的意思和解釋
也
⼄部 共3畫 獨體字 U+4E5F CJK 基本漢字
也字概述
〔也〕字拚音是(yě,yí),部首是⼄部,總筆數是3畫。
〔也〕字結構是獨體字,造字法是指事字。
〔也〕字倉頡碼是PD,五筆是BNHN,四角碼是4471.2。
〔也〕字統一碼UNICODE是U+4E5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0063,UTF8:E4B99F。
〔也〕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也的意思
也 yě ㄧㄝˇ
基本解釋
①副詞,表示同樣、並行的意思。你去,我~去。
②在否定句裏表示語氣的加強。一點兒~不錯。
③在複句中表轉折意。雖然你不說,我~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④文言語氣助詞(❶表判斷;❷表疑問;❸表停頓;❹形容詞尾)。
⑤表示容忍或承認某種情況。~罷。
詳細解釋
1.亦表示同樣 。
我高興,你也高興;也可以;也是。
also; too; as well; either;
2.疊用,強調兩事並列或對等 。
她會打籃球,也會打網球。
as well as;
3.表示轉折或讓步 。
即使失敗十次,他也不灰心。
even;
4.表示委婉。
我也隻好如此。
5.表示強調 。
也須(也應當;也應該);連老人也幹活。
even;
6.表示選擇,還是。
你見我府裏那個門子,卻是多少年紀?或是黑瘦也白淨肥胖? 《水滸傳》
也是(還是)
or;
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清 · 袁枚《黃生借書說》旋見一白酋…英將也。 清 · 徐珂《清稗類鈔 · 戰事類》
2.用在句中,表示停頓。
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 清 · 袁枚《黃生借書說》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史記》
4.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頓一下,舒緩語氣,後半句將對前半句加以解說。對後半句有強調作用。
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 《孟子 · 告子下》
也的國語辭典解釋
也 yě ㄧㄝˇ
詳細解釋
助
1.表示判斷或肯定的語氣。
《史記 · 卷一 · 五帝本紀》:“舜,冀州之人也。”
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2.表示疑問的語氣。
清 ·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院記》:“此畫果真邪?幻也?”
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
3.表示感歎的語氣。
《左傳 · 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與之邑。”
悲也!
4.用來引起下文。
《左傳 · 襄公三十一年》:“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孟子 · 離婁下》:“地之相去也,千有餘裏。”
5.數事並舉而論時用。
《禮記 · 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置於句中,以調整音節語氣。
元 · 蕭德祥《殺狗勸夫 · 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隨,抵多少水盡也鵝飛。”
你再也休提。
7.表示或者、還是。
元 · 李文蔚《燕青博魚 · 第三折》:“奸夫在那裏?姓張姓李?姓趙姓王?可是長也矮,瘦也胖?”《水滸傳 · 第四〇回》:“你見我府裏那個門子,卻是多少年紀?或是黑瘦也白淨肥胖?”
8.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語氣。
《論語 · 先進》:“柴也愚,參也魯。”唐 · 柳宗元《黔之驢》:“形之龐也類有德。”
副
1.同樣。
我懂,你也懂。、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強調兩事並列。
《紅樓夢 · 第八回》:“也不至於太冷落,也不至於太熱鬧了。”
客人中也有坐車的,也有走路的。
3.表示強調。
一點也不、再也不敢、連爸媽也樂得開懷大笑。
4.表示轉折。
《紅樓夢 · 第二回》:“如今外麵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
5.表示委婉、讓步。
這樣也好!、也隻好如此了!
也的兩岸詞典解釋
也 yě ㄧㄝˇ
詳細解釋
1.表示同樣。
我是學生,他也是學生。
2.用在複句中,表示兩事、兩種情況並列。
他會德語,也會法語、你去也行,不去也行。
3.用在單句中,表示暗含與另一件事相同。
昨天他也去了嗎、明天我也要參加。
4.表示無論這樣或那樣,後果都相同。
哪怕家人反對,他也要跟她結婚、不管困難多大,我們也要克服。
5.表示轉折或讓步。
即使你不說,我也知道、也唯有這麽做,事情才能解決。
6.表示強調語氣。
一點也不誇張、他工作忙,連飯也忘了吃。
7.表示委婉語氣。
這樣也好、假日到郊外走走,倒也不錯。
8.《書》助詞:(1)用於句尾,表示肯定、疑問、感歎、祈使的語氣。
孔子,魯人也、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斯可忍,孰不可忍也、流離喪子,何其悲也。
9.《書》助詞:(2)用於句中,調整音節或表示語氣的停頓。
其為人也孝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其為氣也,至大至剛。
10.姓。
也字的翻譯
also; classical final particle of strong affirmation or identity
auch (Adv)
également, aussi, à la fois, même, voire
ヤ エ イ なり や か ま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