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字的意思和解釋
亭
⼇部 共9畫 上下結構 U+4EAD CJK 基本漢字
亭字概述
〔亭〕字拚音是(tí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亭〕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亠口冖丁)組成,造字法是象形字。
〔亭〕字倉頡碼是YRBN,五筆是YKPS06 YPSJ98 YPSJ86 ,四角碼是0020.1。
〔亭〕字統一碼UNICODE是U+4EA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0141,UTF8:E4BAAD。
〔亭〕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亭的意思
亭 tíng ㄊㄧㄥˊ
基本解釋
①有頂無牆,供休息用的建築物,多建築在路旁或花園裏;涼~。牡丹~。
②建築得比較簡單的小房子。書~。郵~。崗~。
③適中,均勻。~勻。
④正,當。~午(正午,中午)。
詳細解釋
名詞
1.象形。戰國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為從高省,丁聲。本義:古代設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2.同本義。後指驛亭。
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樓。 《說文》漢家因 秦十裏一亭。亭,留也。 《一切經音義經》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釋名 · 釋宮釋》為泗上亭長。 《漢書 · 高祖紀》安陽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輒殺人。 晉 · 幹寶《搜神記》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李白《菩薩蠻》
亭郵(驛站);亭民(驛亭附近的居民);亭寺(驛亭。寺,辦公的官署);亭舍(驛亭的客舍);亭傳(客棧);亭置(郵亭驛站);亭驛。
inn;
3.亭子。有頂無牆,供休息用的建築物,多建築在路旁或花園裏。
西蜀子雲亭。 《三國誌 · 諸葛亮傳》常記溪亭日暮。 宋 · 李清照《如夢令》亭東自足下皆雲漫。 清 · 姚鼐《登泰山記》亭西有岱祠。
亭榭(亭閣台榭);亭館(供人遊憩歇宿的亭台館舍);亭檻(亭子的欄杆;亭子);亭院(造有涼亭、樓閣等建築物的庭園或花園);亭景(亭影);亭落(亭院;村落);亭彩(舊時辦喜事紮的亭樓、銘旌)
pavilion;
4.古代設在邊塞觀察敵情的崗亭。
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為閨門兩扇。 《墨子》亭卒上樓掃除,見死婦,大驚,走白亭長。 漢 · 應劭《風俗通》
亭戍(古代邊境上的崗亭和營壘);亭吏(亭長);亭佐(亭長的副手);門亭(設於城門處的亭);亭卒(秦漢亭中的差役)
sentry box;
5.像亭子的小房子 。
書亭;郵亭;亭場(賣鹽的地方);亭子間。
kiosk;
6.山梨。
枇杷橪柿,亭柰厚樸。 《文選 · 司馬相如 · 上林賦》
mountain pear;
7.秦漢時的基層行政單位。
大率十裏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 《漢書 · 百官公卿表上》
grass-roots;
動詞
1.養育 。
亭育(養育,培育);亭毒(養育;化育)
rear;
2.停止。同“停”。
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 《漢書 · 西域傳上》
亭當(完畢,妥當);亭居(水靜止的樣子)
stop;
形容詞
1.適中,均衡 。
亭勻(均勻,妥貼)
well-balanced;
2.直。姿勢挺立的或筆直 。
亭立(直立;聳立);亭亭秀秀(身材修長,容貌、體態俊美);亭亭款款(身材修長、緩步走動的樣子);亭亭植立(花木主幹挺拔的);亭亭當當(妥當;合宜);亭亭嫋嫋(形容女子身材修長和體態輕盈)
erect;
3.正。
鶴跡秋偏靜,鬆陰午欲亭。 《和史宮讚》
亭決(公平的判斷)
right;
亭的越南字釋義
亭
◎同“𠀲”。
亭的國語辭典解釋
亭 tíng ㄊㄧㄥˊ
詳細解釋
名
1.秦漢時的地方治安機構。
《史記 · 卷一〇九 · 李將軍傳》:“嚐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嗬止廣。”
2.古代建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以便旅客投宿休息。
唐 · 李白《菩薩蠻 · 平林漠漠煙如織》詞:“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3.守望敵情的處所。
三國魏 · 王粲《七哀詩》三首之三:“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
4.有頂無牆,供人憩息、觀賞的建築物,多築在花園或路旁。
宋 · 歐陽修《醉翁亭記》:“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涼亭、茅亭。
5.一種供辦公或營業使用的小型房子。
票亭、郵亭、電話亭。
亭的兩岸詞典解釋
亭字的翻譯
pavilion; erect
Laube, Kiosk (S, Arch), Pavillon (S, Arch), ausgeglichen, in der Mitte, eben (Adj, Lit)
kiosque, pavillon
テイ チン チョウ あずま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