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字的意思和解釋
勃
⼒部 共9畫 左右結構 U+52C3 CJK 基本漢字
勃字概述
〔勃〕字拚音是(bó),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勃〕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孛力)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勃〕字倉頡碼是JDKS,五筆是FPBE06 FPBE98 FPBL86 ,四角碼是4442.7。
〔勃〕字統一碼UNICODE是U+52C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187,UTF8:E58B83。
〔勃〕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勃的意思
勃 bó ㄅㄛˊ
基本解釋
①突然,忽然。~然(①突然,如“~~大怒”;②興起的樣子,如“~~作色”)。
②變色的樣子。~騰騰(怒氣上衝的樣子)。
③旺盛,興起。~起。~發。~蓬。
詳細解釋
動詞
◎形聲。從力,孛( bèi )聲。本義:排,推動) 同本義 勃,排也。——《說文》 勃,展也。——《廣雅》。今蘇俗語以力旋轉物曰勃。 又
勃鬱(風回旋的樣子;鬱結);勃屑(即勃窣。
push;
形容詞
1.興起;旺盛。
氣噴勃以布覆兮。 馬融《長笛賦》勃勃,盛也。 《廣雅》勃然平世之俗起焉。 《荀子 · 非十二子》。注:“興起貌。”
蓬勃(繁榮;旺盛);勃騰騰(煙氣上升的樣子;怒氣上升的樣子);勃勃(煙氣上升的樣子)
vigorous;
2.通“悖”。乖戾。
徹誌之勃,解心之謬。 《莊子 · 庚桑楚》利在故新相反,前後相勃。 《韓非子 · 定法》
勃亂(行止違背常理);勃逆(叛逆);勃谿(相爭吵。今婆媳不和叫婦姑勃谿)
stubborn;
3.變容、變色的樣子。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 《論語 · 鄉黨》
勃如(臉色變成莊重的樣子);勃然(發怒變色的樣子;突然;興起的樣子)
change countenance;
名詞
1.粉末;粉狀物。
有黃黑勃,著之汙人手。 《農政全書 · 種植》
powder;
2.姓。
勃的國語辭典解釋
勃 bó ㄅㄛˊ
詳細解釋
形
1.繁盛。
蓬勃、生氣勃勃。
2.變色。
《論語 · 鄉黨》:“君召使擯,色勃如也。”
名
◎衝擊產生的浪花。
北魏 · 酈道元《水經注 · 江水注》:“灘頭白勃堅相持,倏忽沒淪別無期。”
副
◎突然。參見“勃然”條。
勃的兩岸詞典解釋
勃字的翻譯
suddenly, sudden, quick
subitement, brusquement, soudainement, abondant, exubérant
ボツ ホツ ボチ にわか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