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字的意思和解釋

bèi běi

⺖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6096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0 畫

7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4421245521

bèi,běi

bui6

9404.7

U+6096

E68296

PJBD

NFPB

悖字概述

〔悖〕字拚音是(bèi,běi),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悖〕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忄孛)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悖〕字倉頡碼是PJBD,五筆是NFPB,四角碼是9404.7

〔悖〕字統一碼UNICODE是U+6096,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726,UTF8:E68296

〔悖〕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悖的意思

bèi ㄅㄟˋ

基本解釋

混亂,相衝突。~亂。~逆。~異。~論。並行不~。

惑,違背道理,謬誤。~謬。~惑。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心,孛( bèi )聲。本義:違反,違背。

2.同本義。

其所辭。 《荀子 · 正名》。注:“違也。”於時。 《禮記 · 月令》。注:“猶逆也。”故新相反,前後相 《韓非子 · 定法》

悖言(違逆之言);悖暴(背理凶暴);並行不悖。

be contrary to; go against;

3.掩蔽。

日月之明。 《莊子 · 胠篋》。司馬注:“悖,薄食也。”山野其心跡,煙霧養其神爽。 《上劉右相書》

screen;

4.叛亂。

周成王, 管、 蔡亂, 周公東征。 《論衡 · 恢國篇》殄熄暴,亂賊滅亡。 《史記》

rebel;

形容詞

1.惑亂;糊塗。

足以喻治之所 《荀子 · 正名》。注:“惑也。”先生老乎? 《戰國策 · 楚策》

悖惘(昏聵了);悖耄(老朽昏庸)

be confused;

2.荒謬;謬誤。

計有一二者難也。 《戰國策 · 秦策》。注:“誤也。”疏達而不 《淮南子 · 原道》。注:“謬也。”以此任物,亦必矣。 《呂氏春秋 · 察今》

悖妄(荒謬狂妄)

absurd; incredible;

3.背謬,行不通。

守法而弗變則 《呂氏春秋 · 察今》

don't work; get nowhere;

悖的國語辭典解釋

bó ㄅㄛˊ

詳細解釋

旺盛。

《左傳 · 莊公十一年》:“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

bèi ㄅㄟˋ

詳細解釋

1.違背、違反。

《荀子 · 性惡》:“皆反於性而悖於情也。”《國語 · 周語上》:“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2.衝突、矛盾。

《淮南子 · 修務》:“聖人憂民如此其明也,而稱以無為,豈不悖哉!”

悖的兩岸詞典解釋

bèi ㄅㄟˋ

詳細解釋

1.違背。

悖德、悖理、悖禮。

2.衝突;矛盾。

並行不悖。

3.謬誤;不合道理。

悖謬。

4.《書》惑亂;糊塗。

先生老悖乎(《戰國策‧楚策四》)?。

bó ㄅㄛˊ

詳細解釋

1.旺盛。通“”。

2.姓。

悖字的翻譯

be contradictory to, go counter

ハイ ベ ヘ ボツ ボチ ホツ もと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