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字的意思和解釋
匡
⼕部 共6畫 半包圍結構 U+5321 CJK 基本漢字
匡字概述
〔匡〕字拚音是(kuāng,wā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6畫。
〔匡〕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匚王)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匡〕字倉頡碼是SMG,五筆是AGD,四角碼是7171.1。
〔匡〕字統一碼UNICODE是U+532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281,UTF8:E58CA1。
〔匡〕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匡的意思
匡 kuāng ㄎㄨㄤ
基本解釋
①糾正;~正。~謬。
②救。~救。~複。~時濟世。
③輔助,幫助。~助。~扶。~我不逮(幫助我所做不到的)。
④粗略計算,估計,預料。~算。~計。
⑤古同“筐”。
⑥姓。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匚( fāng ),表示與筐器有關,王聲。本義:盛東西的方形竹器。
2.“筐”的古字。容器名。
匡,飯器,也。 《說文》既齊既稷,既匡既勑。 《詩 · 小雅 · 楚茨》蠶則績而蟹有匡。 《禮記 · 檀弓》
basket;
3.“框”的古字。邊框;圍子;框框。
行人夜宿牆匡月。 韋莊《秦婦吟》
匡子(框子)
frame;
4.“眶”的古字。眼眶。
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 《素問》
orbit;
5.春秋時齊國簡冊名。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bamboo slips;
6.螃蟹的背殼。
海島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麵。 《拜經樓詩話》
shell;
7.古地名。
Kuang town;
8.春秋時衛地,在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南。
9.春秋時鄭地。在今河南省扶溝縣。
10.山名,即江西省的廬山。
Lushan mountain;
動詞
1.糾正,匡正。
善則賞之,過則匡之。 《左傳 · 襄公十四年》一匡天下。 《史記 · 貨殖列傳》今範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 《國語 · 晉語九》
匡言(匡正的言論);匡弼(匡正輔助);匡救(匡正挽救);匡翼(匡正輔助);匡邪(糾正邪惡)
correct;
2.拯救。
匡乏困,救災患。 《左傳 · 成公十八年》
匡危(拯救危難);匡立(拯救國家,建立大業);匡攘(拯救國家,驅逐敵人);匡困(救助貧困);匡時(挽救艱危的時局);匡難(匡救國家的災難)
save;
3.幫助;輔助,輔佐。
上匡天子。 《三國誌》
匡濟之才(輔助、保全江山社稷的才能);匡輔(幫助;輔佐);匡君救國(扶助君王,輔佐國政);匡堯(輔佐明君)
help; assist;
4.彎曲。
則輪雖敝不匡。 《周禮 · 考工記》
bend;
5.虧損。
日困而還,月盈而匡。 《國語》
loss;
6.料定;料想。
你就匡我養不住,生起外心來了。 《二刻拍案驚奇》
expect;
7.通“恇”。恐懼。
年雖大殺,眾不匡懼。 《禮記 · 禮器》。鄭玄注:“匡,猶恐也。”
fear;
形容詞
1.方正;端正。
匡坐至夜分。 李白《贈何七判官昌浩》
匡坐(正坐,端坐);匡士(正直的讀書人);匡床(文正寬大的床;安適的床);匡勑(正直謹慎)
upright;
2.安適 。
匡詠(安適吟詠)
comfortable;
匡的國語辭典解釋
匡 kuāng ㄎㄨㄤ
詳細解釋
動
1.改正、扶正。
《左傳 · 襄公十四年》:“過則匡之。”《史記 · 卷六二 · 管晏傳》:“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匡正、匡謬。
2.救濟。
《左傳 · 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救災患。”《管子 · 五輔》:“養長老,……吊禍喪,此謂匡其急。”
匡救。
3.輔佐、幫助。
《漢書 · 卷八 · 宣帝紀》:“有能箴朕過失,及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以匡朕之不逮,毋諱有司。”《三國誌 · 卷八 · 魏書 · 張魯傳》:“上匡天子,則為桓文。”
4.料想。
《醒世恒言 · 卷三 · 賣油郎獨占花魁》:“你是個做經紀本分人兒,那匡你會溫存,能軟款,知心知意。”《二刻拍案驚奇 · 卷一〇》:“方氏大怒道:‘你就匡我養不出,生起外心來了!’”
名
1.眼眶。
《史記 · 卷一一八 · 淮南王傳》:“於是氣怨結而不揚,涕滿匡而橫流。”
2.姓。如漢代有匡衡,清代有匡輔之。
匡的兩岸詞典解釋
匡 kuāng ㄎㄨㄤ
詳細解釋
1.改正;糾正;扶正。
匡謬、匡正、匡過。
2.輔助;幫助;救助。
匡救、匡助、匡時濟世。
3.《口》約略計算;估計。
匡計、匡算、匡一匡這塊地麵積有多大。
4.《書》減損。
日困而還,月盈而匡(《國語‧越語下》)。
5.姓。
匡字的翻譯
correct, restore, revise
korrekt, abändern , Kuang (Eig, Fam)
corriger, redresser, aider, assister
キョウ コウ オウ すくう ただ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