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字的意思和解釋

tái

⼛部 共5畫 上下結構 U+53F0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5 畫

3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54251

tái,yí,sì

toi4

2360.0

U+53F0

E58FB0

IR

CKF

台字概述

〔台〕字拚音是(tái,yí,s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5畫

〔台〕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厶口)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台〕字倉頡碼是IR,五筆是CKF,四角碼是2360.0

〔台〕字統一碼UNICODE是U+53F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488,UTF8:E58FB0

〔台〕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台的意思

tái ㄊㄞˊ

基本解釋

高平的建築物。亭~樓閣。

像台的東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燈~。

量詞。一~戲。

台灣省的簡稱。~胞。~幣。

姓。

桌子、案子。寫字~。

發生在太平洋西部熱帶海洋上的一種極猛烈的風暴,稱“台風”。

〔三台〕星名,古代用來比喻三公。

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鑒。~甫。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小篆字形。從口,(以)聲。從口,與表示喜悅有一定的聯係。本義:喜悅。讀( yí 。

2.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來比喻三公 。

台鼎(古代稱三公或宰相,意為職位顯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階(三台星亦名泰階,故稱台階);台鬥(比喻宰輔重臣);台司(指三公等宰輔大臣);台臣(指宰輔重臣)

one of three stars in Ursa Major; one of the three highest dignitaries of State;

3.魚名。背上有黑的花紋。後作“”。

黃耇背,以引以翼。 《詩 · 大雅 · 行葦》

chub mackerel;

4.另見 yí。

名詞

1.會意。從至,從之,從高省,與室屋同意。按積土四方高丈曰台,不方者曰觀曰闕。本義:用土築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築物。

2.同本義。

,觀四方而高者。 《說文》可以處榭。 《禮記 · 月令》累榭,臨高山些! 《楚辭 · 招魂》暖響,春光融融。 杜牧《阿房宮賦》百年多病獨登 杜甫《登高》多少樓煙雨中。 唐 · 杜牧《江南春絕句》閣相向。 唐 · 李朝威《柳毅傳》軍士。 《廣東軍務記》

台門(古代諸侯所築用來了望守衛的土堆高台);台榭(壘土高起的平方地叫台,台上的亭子叫榭);台閣(台榭樓閣);台觀(樓台宮觀);台下(台榭的下麵);台館(樓台館閣)

platform;

3.通常高於附近區域的平麵(地麵的或地板的) 。

站台;講台;檢閱台;台城(古代守城拒敵的設備);台門(古代天子、諸侯宮室的門。因以土為台基,故稱)

stage; terrace;

4.器物的底座 。

台盞(一種酒盞,有托盤);硯台;鏡台;燈台;船台;鍋台;燭台

stand; support;

5.站;單位。

今從寬將賈赦發往站效力贖罪。 《紅樓夢》

氣象台;電視台

station;

6.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跟對方有關的行為。

,侍也。 《廣雅 · 釋詁一》仆臣 《左傳 · 昭公七年》。服注:“給台下征召也。”

台諱(對人官名的尊稱);台坐(敬辭。坐於尊位);台表(敬辭。用於稱呼人的字);兄台;台鑒(請對方閱覽的敬詞);台屏(敬辭。尊稱對方的家);台甫(敬辭。舊時用於問人的表字);台安(敬辭。多用於書信結尾,表示對收信人的問候);台候(敬辭。用於問候對方寒暖起居);台席(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稱宰相的職位為台席)

term of respectful address in letters, etc.;

7.莎草。

南山有, 北山有萊。 《詩 · 小雅 · 南山有台》

nutgrass;

8.古代中央官署名。

尚書初入為郎中。 《漢官儀》謁當以屬禮。 清 · 張廷玉《明史》

central office;

9.台,禦史台,作狀語)。又

台垣(高級官署);台輔(高級官署或官位);台臣(台閣之臣,國家的大臣;諫官);台官(官名。漢代以尚書為中台,禦史為憲台,後世因此又稱尚書或禦史為台官);台郎(尚書郎);台省(漢時稱尚書為台省。因尚書省的辦事處中台在禁省中而得名。

10.台灣省的簡稱 。

台胞

Taiwan Province;

11.姓。

量詞

1.用於某些機器。

一台車床; 一台拖拉機。

2.舞台上一次完整的演出。

一台話劇; 兩台戲對唱。

名詞

有光滑平麵、由腿或其他支撐物固定起來的像台的家具,用於家庭生活或某種工作 。

手術台;梳妝台;寫字台;台曆;台球台;乒乓球台。

desk; table;

名詞

1.台風的簡稱。

請大家注意收聽當地廣播電台的天氣預報,注意防台抗台 typhoon

2.另見 tāi。

tāi ㄊㄞ

基本解釋

〔天~〕①山名,在中國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國浙江省。

詳細解釋

名詞

1.地名。“台州”的簡稱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為台州,以境內天台山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省臨海縣。元改為路,明改為府。

南發交廣東溫 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齋二首》

Taizhou prefecture;

2.另見 tái。

台的國語辭典解釋

詳細解釋

”的異體字。

tāi ㄊㄞ

詳細解釋

大陸地區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地之台的舊讀。

yí ㄧˊ

詳細解釋

喜悅。

《史記 · 卷一三〇 · 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1.我。古人稱自己為“”。

《書經 · 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唐 · 盧肇《漢堤》詩:“流災降慝,天曷台怒。”

2.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什麽”。

《書經 · 湯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後漢書 · 四〇 · 班彪傳下》:“罔光度而遺章,今其如台而獨闕也!”

姓。如明代有台元。

台的兩岸詞典解釋

tái ㄊㄞˊ

詳細解釋

1.敬辭。用於稱對方或跟對方有關的事物、動作。同“”。

兄台、台端、台啟。

2.姓。

yí ㄧˊ

詳細解釋

1.《書》我。

非台小子,敢行稱亂(《書經‧湯誓》)。

2.《書》何;什麽。

夏罪其如台(《書經‧湯誓)?。

3.《書》喜悅;愉快。

唐堯遜位,虞舜不台(《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

4.姓。

tāi ㄊㄞ

詳細解釋

1.用於地名:

2.台州,地名,在浙江。

3.天台山,山名,在浙江。

台字的翻譯

platform; unit; term of address

Station (S)

ダイ タイ イ シ ジ うて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