坌字的意思和解釋
坌
⼟部 共7畫 上下結構 U+574C CJK 基本漢字
坌字概述
〔坌〕字拚音是(bè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7畫。
〔坌〕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分土)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坌〕字倉頡碼是CSHG,五筆是WVFF,四角碼是8010.4。
〔坌〕字統一碼UNICODE是U+574C,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2348,UTF8:E59D8C。
〔坌〕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坌的意思
坌 bèn ㄅㄣˋ
基本解釋
①塵埃。
②聚積。
③粗劣。
④同“笨”,蠢笨。
詳細解釋
名詞
◎塵埃。
霏霏散浮煙,靄靄集微坌。 元好問《戊戌十月山陽雨夜》
微坌(微塵)
dust;
動詞
1.指塵土飛揚著落在物體上。
逆風揚塵,塵不及彼,還坌己身。 《四十二章經》
坌並(飛揚灑落);坌起(飛起,揚起)
fly upward;
2.湧出 。
坌溢(噴湧充溢);坌憤(鬱憤迸發)
gush;
3.聚集;合。
敵四萬眾坌集,傅城而陣。 《宋史 · 種世衡傳》
坌遝(會合,聚合)
assemble; gather;
4.〈方〉∶翻起或鬆動泥土 。
坌土;坌地
turn up the soil;
形容詞
1.粗笨。
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笨鳥先飛。 元 · 關漢卿《陳母教子》
clumsy;
2.也說“笨鳥先飛”、“夯雀兒先飛”
咱們家沒人,俗話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不齊全,令人笑話。 《紅樓夢》
坌工(粗活,笨重的勞動);坌鳥先飛(笨鳥先飛,喻笨人做事比人先動手)
坌的國語辭典解釋
坌 bèn ㄅㄣˋ
詳細解釋
名
◎灰塵。
《說文解字 · 土部》:“坌,塵也。”金 · 元好問《戊戌十月山陽雨夜》詩二首之二:“霏霏散浮煙,靄靄集微坌。”
動
1.聚集。
唐 · 元稹《說劍》詩:“君今困泥滓,我亦坌塵垢。”
坌集。
2.方言。翻、刨的意思。
《通俗編 · 雜字》引《廣異記》:“載鷙獸搏狂牛事雲:‘牛自埋身於土,獸坌成潭。’”
坌土、坌地。
3.塵土撒落在物體上。
《北史 · 卷九二 · 恩幸傳 · 齊諸宦者傳》:“(諸閹)飛鞭競走,十數為群,馬塵必坌諸貴。”
形
1.笨重、不靈活。
元 · 馬致遠《陳摶高臥 · 第二折》:“我其實戴不的襆頭緊,穿不的朝衣坌。倒不如我這拂黃塵的布袍。漉渾酒的綸巾。”
2.愚蠢。
元 · 關漢卿《陳母教子 · 第一折》:“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鳥先飛。”
3.粗糙的。
元 · 王曄《桃花女 · 第一折》:“您穿的輕紗異錦,俺穿的是坌絹的這粗䌷。”
4.粗重。
元 · 秦𥳑夫《剪發待賓 · 第一折》:“常著我左肩,那在這右肩,與人家做生活,打些坌活。”
坌的兩岸詞典解釋
坌字的翻譯
dust, earth; a bank of earth; to dig; to bring together
zusammen bringen, zusammenbringen [alt]
bêcher
フン ホン ボン あつまる ちり なら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