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字的意思和解釋
奔
⼤部 共8畫 上下結構 U+5954 CJK 基本漢字
奔字概述
〔奔〕字拚音是(bēn,bèn,fè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奔〕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大卉)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奔〕字倉頡碼是KJT,五筆是DFAJ,四角碼是4044.4。
〔奔〕字統一碼UNICODE是U+595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2868,UTF8:E5A594。
〔奔〕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奔的意思
奔 bēn ㄅㄣ
基本解釋
◎bēn ㄅㄣˉ 急走,跑。~跑。~馳。~突(橫衝直撞;奔馳)。~流。~騰。~忙。~波(勞苦奔走)。~放(疾馳。喻氣勢雄偉,不受拘束)。私~(女子私自投奔所愛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金文字形,上麵從“大”(人),象人揮動雙手,下麵從“止”(趾),而且是三個“止”,表示快跑。本義:快跑。
2.同本義。
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 《爾雅 · 釋宮》將奔走之。 《左傳 · 昭公三十一年》。注:“猶赴趣也。”弗迓克奔。 《書 · 牧誓》猛浪若奔。 吳均《與朱元思書》屠乃奔倚其下。 《聊齋誌異 · 狼三則》
東奔西跑;奔衝(奔馳,猛衝);奔走呼號(一麵奔跑,一麵叫喊);奔馬;奔駒;奔喪(父母喪,兒女由外地趕回安葬守喪)
run quickly;
3.逃跑,逃亡。
大奔曰敗。 《左傳 · 莊公十一年》得間奔真州。 宋 · 文天祥《指南錄 · 後序》
奔沮(逃亡);奔迸(逃散);奔潰(敗逃)
flee;
4.私奔,中國古代女子沒有通過正當禮節而私去與男子結合。
奔者為妾。 《內記 · 內則》奔者不禁。 《周禮 · 媒氏》文君夜亡奔 相如。 《史記 · 司馬相如列傳》
奔女(私奔之女)
marry without the preliminary formalities;
形容詞
1.急速。
奔流(流得很急);奔湍(急速的水流);奔瀉。
rapid;
2.另見 bèn。
奔 bèn ㄅㄣˋ
基本解釋
①直往,趨向。投~。~東走。他都~六十了(將近六十歲)。
②為某種目的而盡力去做。~命。
詳細解釋
動詞
1.直往;趨向。
隻見那邊兩騎馬直奔鳳姐車來。 《紅樓夢》
直奔實驗室。
go straight toward; head for;
2.竭盡全力 [從事某項活動]。
(旦)娘,你女兒不幸,作何處置?(老)奔你回去也,兒。 明 · 湯顯祖《牡丹亭》
spare no effort;
3.[在年紀上] 接近 。
他是奔六十的人了。
be getting on for;
4.另見 bēn。
奔的國語辭典解釋
奔 bēn ㄅㄣ
詳細解釋
動
1.急走。
《詩經 · 周頌 · 清廟》:“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
狂奔、奔跑、奔馳。
2.趕赴、赴投。
《左傳 · 襄公十五年》:“鄭公孫夏,如晉奔喪,子𫊸送葬。”
疲於奔命。
3.逃走、逃亡。
《左傳 · 隱公元年》:“五月辛醜,大叔出奔共。”《文選 · 李康 · 運命論》:“卒散於陣,民奔於邑,城池無藩籬之固,山川無溝阜之勢。”
林衝夜奔。
4.女子不按禮教規定,而與男子私自結合。
《詩經 · 王風 · 大車》:“豈不爾思,畏子不奔。”《史記 · 卷一一七 · 司馬相如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
私奔。
形
◎快走的、急馳的。
《文選 · 枚乘 · 七發》:“誠奮厥武,如振如怒,沌沌渾渾,狀如奔馬。”唐 · 魏征《論時政疏》:“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奔瀑。
名
◎姓。如五代時後晉有奔洪進。
奔 bèn ㄅㄣˋ
詳細解釋
動
1.直往、投向。
《紅樓夢 · 第四回》:“薛蟠見母親如此說,情知扭不過的,隻得吩咐人夫;一路奔榮國府來。”
各奔前程、投奔自由、直奔目的地。
2.年齡接近於……。
《紅樓夢 · 第七六回》:“我們雖然年輕,已經是十來年的夫妻,也奔四十歲的人了。”
奔的兩岸詞典解釋
奔 bēn ㄅㄣ
詳細解釋
1.快跑;急走。
奔走、奔跑、奔馳、狂奔。
2.趕赴;赴投。
奔喪、疲於奔命。
3.逃亡;逃走。
奔逃、東奔西竄。
4.崩落;瀉下。
奔決、奔瀉。
5.女子不按禮教規定,與男子私自結合。
私奔。
6.姓。
奔字的翻譯
run fast, flee; rush about; run
ruée
ホン はし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