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字的意思和解釋
尸
⼫部 共3畫 獨體字 U+5C38 CJK 基本漢字
尸字概述
〔尸〕字拚音是(shī),部首是⼫部,總筆數是3畫。
〔尸〕字結構是獨體字,造字法是象形字。
〔尸〕字倉頡碼是S,五筆是NNGT,四角碼是7720.7。
〔尸〕字統一碼UNICODE是U+5C3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3608,UTF8:E5B0B8。
〔尸〕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尸的意思
尸 shī ㄕ
基本解釋
①死人的身體。~體。~骸。僵~。借~還魂。
②〔~位〕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如“~~素餐,“~~誤國”。
③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詳細解釋
名詞
1.象形。小篆字形,屍像臥著的人形。本義: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2.同本義。
屍,神像也。象臥之形。 《說文》。按,憑幾曰臥。神具醉止,皇屍載起。鼓鍾送屍,神保聿歸。 《詩 · 小雅 · 楚茨》祝延屍。 《儀禮 · 士虞禮》。注:“屍,主也。孝子之祭不見親之形,象心無所係,立屍而主意焉。又,男,男屍;女,女屍,必使異姓,不使賤者。”孫可以為王父屍。 《禮記 · 曲禮》屍,所祭者之孫也。祖之屍則主人乃宗子。禰之屍則主人乃父道。 《儀禮 · 特牲禮》注
person on behalf of the dead;
3.神主牌,以木為之。
載屍集戰何所急。 《楚辭 · 天問》
載屍以行(載著神主牌而行)
a spirit tablet;
4.姓。
動詞
1.陳屍示眾,陳列。
屍,陳也。 《說文》有母之屍饔。 《詩 · 小雅 · 祈父》屍之為言失也,陳也,失氣亡陳,形體獨陳。 《白虎通 · 崩薨》楚武王刑屍。 《左傳 · 莊公四年》夫卻昭子…其身屍於朝,其宗滅於絳。 《國語 · 晉語》
屍諫(陳屍以諫)
put a corpse in display;
2.立神像或神主。
子胡不相與屍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莊子》
erect a spirit tablet;
3.擔任;承擔。
康王既屍天子,遂誥諸侯,作《康王之誥》。 《書 · 康王之誥序》
bear;
4.執掌,主持。
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詩 · 召南 · 采蘋》
屍盟(主持盟會);屍祭(主祭)
hold;
5.在其位而無所作為。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 《莊子 · 逍遙遊》
屍位曠職(占據職位而不做事);屍玩(玩忽職守);屍素(居位食祿而不盡職);屍祿素餐(空食俸祿而不盡其職,無所事事);屍職(屍位,失職);屍居(安居而無為)
be in a state of inertia;
6.列陣。
四年春天三月,楚武王荊屍。 《左傳 · 宣公十二年》
arrange formation;
名詞
◎屍體。
屍,終主也。從屍,從死。 《說文》。按,從死,屍聲。許誤也。以其屍與之。 《史記 · 周公世家》在床曰屍。 《禮記 · 曲禮》魂去屍長留。 《玉台新詠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既而得其屍於井。 《聊齋誌異 · 促織》
驗屍;五馬分屍;屍靈(屍首;靈柩);屍格(屍單。驗屍單);屍以祝之(立屍而祝禱之,表示崇敬);屍皮子(屍皮。對衣服的貶稱);屍靈橫骨(方言。屍體);借屍還魂;屍車(載屍柩的車子);屍身(屍體);屍喪(屍體失落);屍葬(埋葬屍體)
corpse;
尸的國語辭典解釋
尸 shī ㄕ
詳細解釋
名
1.死人的軀體。
《左傳 · 成公二年》:“襄老死於邲,不獲其屍。”《文選 · 劉孝標 · 辯命論》:“至乃伍員浮屍於江流,三閭沉骸於湘渚。”
2.古時祭禮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
《儀禮 · 特牲饋食禮》:“主人再拜,屍答拜。”唐 · 李華《卜論》:“夫祭有屍,自虞夏商周不變,戰國蕩古法,祭無屍。”
3.神像、神主。
《儀禮 · 士虞禮》:“祝迎屍,一人衰絰奉篚哭從屍。”唐 · 皮日休《正屍祭》:“生象其死,窮其思也,屍象其生,極其敬也。”
4.姓。如春秋時秦國有屍佼。
5.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1.主持。
《詩經 · 召南 · 采蘋》:“誰其屍之,有齊季女。”《新唐書 · 卷一一八 · 裴潾傳》:“凡驛,有官專屍之。”
2.空占職位而不做事。
《莊子 · 逍遙遊》:“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
屍位素餐。
3.陳屍示眾。
《左傳 · 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屍諸城上。”《國語 · 晉語六》:“殺三郤而屍諸朝,納其室以分婦人。”
尸的兩岸詞典解釋
尸字的翻譯
corpse; to impersonate the dead; to preside; Kangxi radical 44
Radikal Nr. 44 = Leichnam, Leiche, Körper (S)
cadavre
シ かたしろ しかばね しかばねかんむ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