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5E45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2 畫

9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252125125121

fú,bī

fuk1

4126.6

U+5E45

E5B985

LBMRW

MHGL

幅字概述

〔幅〕字拚音是(fú,bī),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幅〕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巾畐)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幅〕字倉頡碼是LBMRW,五筆是MHGL,四角碼是4126.6

〔幅〕字統一碼UNICODE是U+5E45,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133,UTF8:E5B985

〔幅〕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幅的意思

fú ㄈㄨˊ

基本解釋

布的寬度。~麵。雙~。寬~。

泛指事物的寬度。~度。~員(“”是寬度,“”是周圍。指疆域或領土的麵積。如“我國~~廣大”)。振~。篇~。

邊緣。邊~。

量詞,用於布帛、圖畫等。一~畫。五~布。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巾,畐( fú )聲。從“”表示與布帛有關。聲符“”訓“”(參“”字條),在字中亦兼有表義作用。布帛的寬度(廣)與“”有相通之處,故可以引申。本義: 布帛的寬度。

2.同本義。古製一幅為二尺二寸。今為布帛、呢絨等寬度的通稱。

,布帛廣也。 《說文》布帛二尺二寸為 《漢書 · 食貨誌》 《儀禮 · 士喪禮》。注:“半幅一尺,終幅二尺。”在下。 《詩 · 小雅 · 采菽》。注:“邪纏束,故名邪幅。”巾。 《後漢書 · 符融傳》。注:“以一幅為之。”

單幅,雙幅;寬幅的白布;幅裂(像布幅一樣割裂);幅巾(古代用全幅細絹裹頭的頭巾。男子用以束發,也叫襆頭);幅練(成幅的白練)

width;

3.引申指地麵或書畫麵的廣狹。

隕既長。 《詩 · 商頌 · 長發》者,所以正曲枉也。 《列女傳 · 母儀》即連楮為巨,廣二丈,大書一“”字。 明 · 高啟《書博雞者事》

篇幅;振幅。

width;

4.界限,限度 。

幅程(範圍,尺度);幅利(使貪利之心有所節度)

limit;

5.指布帛或紙張。

其男子衣以橫,但結束相連,略無縫綴。 《晉書》

cloth or paper;

量詞

——記述長條或方形的東西。

一幅畫;一幅對子。

動詞

覆蓋,用東西遮在…上麵 一莖竹稿剔船尾,兩幅青幕幅船頭。——白居易《泛小艙》

cover;

形容詞

通“”。古稱富貴壽考為福 幅隕既長,有娀方將。——《詩·商頌·長發》

good luck;

幅的國語辭典解釋

fú ㄈㄨˊ

詳細解釋

1.布帛或紙張的寬度。

《左傳 · 襄公二十八年》:“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為之製度,使無遷也。”

2.泛指寬度。

振幅、幅員廣闊。

3.文章或書畫的分量。

篇幅。

4.布帛、衣服的邊緣。

《儀禮 · 喪服》:“凡衰外削幅,裳內削幅。”唐 · 賈公彥 · 疏:“雲衰外削幅者,謂縫之邊幅向外,裳內削幅者,亦謂縫之邊幅向內。”

邊幅。

5.量詞。計算圖畫、布帛等平麵物的單位。

一幅畫、三幅掛圖、她用兩幅布做了條床單。

bī ㄅㄧ

詳細解釋

行縢。即綁腿。

《廣韻 · 入聲 · 職韻》:“幅,行縢名。”《左傳 · 桓公二年》:“帶裳幅舄。”

幅的兩岸詞典解釋

fú ㄈㄨˊ

詳細解釋

1.布帛、呢絨等紡織品的寬度。

雙幅、寬幅的紅布。

2.指地麵或書、畫麵所占的空間或長度。

篇幅、幅員遼闊。

3.量詞。用於計算圖畫、布帛等平麵物品。

一幅畫、要兩幅布才能做一條床單。

幅字的翻譯

piece, strip, breadth of, hem

( 大小 )​ Größe, Umfang, Format (S)​, ( 布匹 的 寬 度 )​ Breite einer Stoffbahn (S)​, wickeln, drehen (V)​, [ 用 於 布帛 、 呢 絨、圖畫 等 ] (Zähl)

bande, rouleau, bordure, ourlet, (classificateur pour les bandes, rouleaux, tissus, toiles d'artistes, etc.)​

フク ヒョク ヒキ はば 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