懔字的意思和解釋
懔
⺖部 共16畫 左右結構 U+61D4 CJK 基本漢字
懔字概述
〔懔〕字拚音是(lǐn,lǎ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懔〕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忄稟)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懔〕字倉頡碼是PYWF,五筆是NYLI,四角碼是9009。
〔懔〕字統一碼UNICODE是U+61D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5044,UTF8:E68794。
〔懔〕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三級字表中。
懔的意思
懔 lǐn ㄌㄧㄣˇ
基本解釋
◎畏懼。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心,稟( bǐng )聲。本義:危懼,恐懼。
2.同本義。
懍懍焉若恃腐索之扞馬。 《孔子家語 · 致思》。注:“戒懼之貌。”心懍懍以懷霜。 陸機《文賦》。注:“危懼貌。”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書 · 五子之歌》
懍然(危懼的樣子;戒懼的樣子);懍厲(惶恐);懍憂(憂懼);懍懍(危懼的樣子;戒懼的樣子)
worry and fear; be afraid of;
3.嚴肅;令人敬畏。
懍,敬也。 《廣雅》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恒如有生氣。 《世說新語 · 品藻》
懍懼(畏懼);懍畏(畏懼)
serious; venerable;
懔字的翻譯
be afraid of, to be in awe of
Angst haben, befürchten
peur
リン おそれ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