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字的意思和解釋
扑
⺘部 共5畫 左右結構 U+6251 CJK 基本漢字
扑字概述
〔扑〕字拚音是(pū,p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5畫。
〔扑〕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扌卜)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扑〕字倉頡碼是QY,五筆是RHY,四角碼是4300.0。
〔扑〕字統一碼UNICODE是U+625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5169,UTF8:E68991。
〔扑〕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扑的意思
扑 pū ㄆㄨ
基本解釋
①輕打,拍。~粉。~蠅。~打。
②擊拂的用具。粉~。
③衝。~滅。~救。
④相搏擊。相~。~跌。
⑤跌倒。~地。
⑥伏。~在桌上看書。
⑦杖,戒尺,亦為中國周代九刑之一。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左形,右聲。本義:擊,打。
2.同本義。
撲,挨也。 《說文》撲,擊也。 《廣雅》連杖曰撲。 《通俗文》蔭不祥之木為雷電所撲。 《淮南子 · 說林》舉築撲秦皇帝,不中。 《史記 · 刺客列傳》吾即撲殺汝。 清 ·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撲掌(拍掌。表示驚訝、惋惜);撲作教刑(用板子責打違反禮教的人);撲刑(指教師用戒尺、教鞭之類對學生所作的體罰);撲抶(杖擊,鞭打);撲責(杖擊責罰);撲棗(擊落棗子)
beat; strike;
3.進攻。
秦破 韓、 魏,撲師 武。 《史記 · 周本紀》
attack;
4.拂著;拂拭。
旋見雞伸頸擺撲。 《聊齋誌異 · 促織》
撲複(撲擊);撲手(撲擊的招數);撲殄(撲滅);撲剪(撲滅鏟除)
whisk or wipe off;
5.傾倒。通“仆”。
秦破 韓魏,撲師武。 《史記 · 周本紀》朽機懼傾撲。 韓愈《納涼聯句》
撲翻身(跪下後兩手伏地,撲倒身子);撲跌(相撲,摔交);撲破(摔破;摔壞);撲殺(摔死;擊殺)
fall;
6.直衝 。
孩子一下子撲到他媽的懷裏去;老虎向山羊撲去。
rush at;
7.賭博 。
撲賣(宋元時小商敗推銷用的一種博戲手法,以錢為賭具)
gamble;
8.盡全力 。
一心撲在集體事業上。
devote;
9.〈方〉∶伏,趴 。
撲在桌上看地圖。
bend over;
10.喻指煙、氣之屬直衝(人的感官)。
剖之,有如煙撲口鼻。 明 · 劉基《賣柑者言》
撲麵。
assail;
名詞
1.某些拍、拭的用具 。
粉撲;毬撲。
puff;
2.棰杖。
永泰中,餘任 洛陽丞,以撲抶軍騎。 唐 · 韋應物《示從子河南尉班》
rod;
名詞
◎鞭子;戒尺。古代體罰用具。
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漢 · 賈誼《過秦論》
撲罰(以鞭撲來懲罰);撲撻(鞭打)
whip; teacher' s ruler for beating pupils;
扑的國語辭典解釋
扑 pū ㄆㄨ
詳細解釋
動
1.擊打。
《史記 · 卷八六 · 刺客傳 · 荊軻傳》:“(高漸離)舉築撲秦皇帝,不中。”
鞭撲。
2.擊敗。
《史記 · 卷四 · 周本紀》:“秦破韓魏,撲師武。”裴駰集解引徐廣曰:“撲,一作仆。”
名
◎戒尺或刑杖。
《書經 · 舜典》:“鞭作官刑,撲作教刑。”《漢書 · 卷三一 · 陳勝項籍傳》 :“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以鞭笞天下。”
扑字的翻譯
pound, beat, strike; attack
stürzen (V)
se jeter sur, bondir sur, tamponner, consacrer son énergie
ボク ホク ハク ホウ フ ヒョク ヒキ うつ むち むちう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