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字的意思和解釋
旗
⽅部 共14畫 左右結構 U+65D7 CJK 基本漢字
旗字概述
〔旗〕字拚音是(qí),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旗〕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𭤨其)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旗〕字倉頡碼是YSOTC,五筆是YTAW06 YTDW98 YTAW86 ,四角碼是0828.1。
〔旗〕字統一碼UNICODE是U+65D7,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071,UTF8:E69797。
〔旗〕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旗的意思
旗 qí ㄑㄧˊ
基本解釋
①用布、紙、綢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標識,多是長方形或方形。~子。~幟。~號。~艦。~手。
②中國清代滿族的軍隊編製和戶口編製(共分八旗,後又建立蒙古八旗,漢軍八旗),特指屬於滿族的。~人(滿族人)。~籍。~袍。
③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相當於縣。
詳細解釋
名詞
1.同本義。
旗,熊旗五遊,以象罰星,士卒以為期。 《說文》熊虎曰旗。 《廣雅》師都建旗。 《周禮 · 春官》熊虎為旗及國之大閱。 《周禮 · 司常》望其旗靡。 《曹劌論戰》
bear-figured flag;
2.泛指各種旗幟。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賈誼《過秦論》以為旗章。 《禮記 · 月令》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 《管子 · 兵法》
旗纛(古代軍隊和儀仗隊用的大旗);旗牌(擔任傳遞號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槍棒等武藝的架式、門戶);旗頭(旗手);旗麾(將旗)
flag; banner;
3.表識,標誌 。
旗亭(酒樓。懸旗為酒招);旗望(酒旗);旗麾(將旗)
pennant;
4.清代以旗幟的名色作為區別的兵民一體的組織 [“Eight banners”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旗丁(滿族士兵);八旗;旗田(清朝旗人的田地);旗兵(八旗兵丁);旗官(旗人之為官者);旗校(旗軍的校官)
5.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單位,相當於縣。
banner;
6.假借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壽於旗翼。 《荀子 · 富國》
name of constellation;
動詞
◎號令 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呂氏春秋·諭大》
Order;
旗的國語辭典解釋
旗的兩岸詞典解釋
旗 qí ㄑㄧˊ
詳細解釋
1.旗幟。
國旗、錦旗、旗手、旗語。
2.指八旗製度。清代滿族、蒙古族特有的社會組織形式。旗下士兵和戶籍被編製在八旗軍隊中的閑散家庭成員稱做旗人。旗人由各地八旗駐防將軍或都統管轄,閑則為民,戰則為兵,並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正(鑲)黃旗、正(鑲)白旗、正(鑲)紅旗、正(鑲)藍旗。
3.八旗兵屯駐地。現沿用為地名。
藍旗營。
4.屬於八旗的;滿族的。
旗人、旗袍。
5.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單位,相當於縣。
喀喇沁旗。
6.姓。
旗字的翻譯
banner, flag, streamer
Fahne (S)
drapeau, bannière
キ ギ は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