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字的意思和解釋
柴
⽊部 共10畫 上下結構 U+67F4 CJK 基本漢字
柴字概述
〔柴〕字拚音是(chái,cī,zhài,z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柴〕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此木)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柴〕字倉頡碼是YPD,五筆是HXSU,四角碼是2190.4。
〔柴〕字統一碼UNICODE是U+67F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612,UTF8:E69FB4。
〔柴〕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柴的意思
柴 chái ㄔㄞˊ
基本解釋
①燒火用的草木。~草。~火。~門。火~。木~。
②燒柴祭天:“~於上帝”。
③瘦,不鬆軟。~雞。~心。
④姓。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木,此聲。本義:捆束的細木小柴。
2.同本義。
大者可析謂之薪,小者合束謂之柴。 《禮記 · 月令》注乃取蒙衝鬥艦十艘,載燥荻枯柴。 《資治通鑒》
faggot;
3.泛指木柴,小木散材,也指作燃料的木柴。
柴,小木散材也。 《說文》樹枳棘與薪柴。 《楚辭 · 湣命》。注:“枯枝為柴。”是時東郡燒草,以故薪柴少。 《漢書 · 溝洫誌》
柴荊(鄉裏用木板、荊條編製而成的門);柴禾(木柴;柴草);木柴;劈柴;柴水(打柴汲水);柴市(木柴交易處);柴山(生長矮小灌木雜草的山)
firewood; wood;
4.枯枝,老木 。
柴立(有如枯木的站立。也用來形容人清瘦的樣子)
fuzz stick; old wood;
5.姓。
動詞
1.燒柴祭天。後又寫作“祡”。
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 《書 · 舜典》柴望秩於山川。 《書 · 舜典》柴於上帝。 《禮記 · 大傳》柴而望祀山川。 《禮記 · 王製》
burn firewood and worship heaven;
2.注:“柴,祭天告至也。”
形容詞
◎〈方〉∶ 幹瘦,皮包骨 。
柴毀(身體衰瘦如枯柴);柴瘠(骨瘦如柴)
bony;
柴 zhài ㄓㄞˋ
詳細解釋
動詞
1.編木維護四周。
[周武王]乃封 比幹之墓,表 商容之閭,柴 箕子之門。 《淮南子》
柴護(編木圍其四麵,使不受破壞)
fence;
2.覆蓋。
掘新井而柴焉。 《管子》
cover;
3.阻塞;閉塞。
佞人相汲引而柴正路,俊哲處下位而不見知。 《抱樸子》
柴門(杜門,閉門);柴路(堵塞道路);柴塞(堵塞)
stop;
名詞
1.通“寨”。防守的柵欄籬障。
羽( 關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 《三國誌 · 吳誌》
柴柵(柵欄);柴楂(木欄,柵欄);柴籬(木柵欄,藩籬)
defending fence;
2.也指村墅。
其遊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 唐 · 王維《輞川集序》
villa;
3.另見 chái。
柴的國語辭典解釋
柴 chái ㄔㄞˊ
詳細解釋
名
1.供燃燒用的小木枯枝。
《禮記 · 月令》:“乃命四監,收秩薪柴,以共郊廟及百祀之薪燎。”
柴火、木柴。
2.姓。如漢代有柴武。
動
1.燒柴祭天。
《禮記 · 大傳》:“柴於上帝。”唐 · 孔穎達 · 正義:“謂燔柴以告天。”
2.保護、以柴塞護。
《淮南子 · 道應》:“柴箕子之門。”
形
1.用柴做成的。
唐 · 王維《送別》詩:“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柴門。
2.幹瘦。
這隻雞太柴了。
3.參見“柴心兒”條。
柴的兩岸詞典解釋
柴 chái ㄔㄞˊ
詳細解釋
1.供燃燒用的枯枝、木頭。
柴火、劈柴、幹柴烈火。
2.《口》纖維粗而多,幹澀,不易嚼爛。
這雞肉煮得太柴,都塞牙了。
3.《口》質量、能力低劣。
咱賣的東西沒柴貨!。
4.姓。
柴字的翻譯
firewood, faggots, fuel
bois de chauffage, diesel, (nom de famille)
サイ ゼ ジャ サ シ し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