棰字的意思和解釋

chuí duǒ

⽊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68F0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2 畫

8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3431212211

chuí,duǒ

ceoi4

4291.4

U+68F0

E6A3B0

DHJM

STFG06 STGF98 STFG86

棰字概述

〔棰〕字拚音是(chuí,duǒ),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棰〕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垂)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棰〕字倉頡碼是DHJM,五筆是STFG06 STGF98 STFG86 ,四角碼是4291.4

〔棰〕字統一碼UNICODE是U+68F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864,UTF8:E6A3B0

〔棰〕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棰的意思

chuí ㄔㄨㄟˊ

基本解釋

短木棍:“一尺之~,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用棍子打,杖刑:“笞~暴國,齊一天下”。

鞭子,鞭打:“士以馬~擊亭長”。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木,垂聲。本義:短木棍。

2.同本義。

一尺之 《莊子 · 天下》身體痛,則謂鬼持杖毆擊。 王充《論衡 · 訂鬼》

棰革(杖鞭);棰楚(杖刑)

short club; rod;

3.鞭子,馬鞭。

季氏負箠謝過。 《公羊傳 · 昭公三十一年》其次關木索,被箠楚。 《漢書 · 司馬遷傳》手苦於箠轡。 《漢書 · 王吉傳》

棰策(鞭子);棰楚(鞭杖之類刑具)

whip;

動詞

1.同“”。敲打。

楚之下,何求而不得? 《漢書 · 路溫舒傳》

棰杖(用杖責打);棰頓(捶敲)

flog with a club;

2.鞭笞 。

棰毆(鞭打);棰拊(鞭策);棰笞(鞭責)

whip;

棰的國語辭典解釋

chuí ㄔㄨㄟˊ

詳細解釋

短的木杖、棍棒。

《莊子 · 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用木杖捶打。《周禮 · 天官 · 臘人》“臘人,掌幹肉,凡田獸之脯臘膴胖之事”句下漢 · 鄭玄 · 注:“棰之而施薑桂。”

棰的兩岸詞典解釋

chuí ㄔㄨㄟˊ

詳細解釋

1.《書》短的木杖;木棍。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天下》)。

2.《書》鞭子。

執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漢‧賈誼《過秦論》)。

3.《書》用木杖、木棍捶打;用鞭子鞭打。

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孔子家語‧卷四‧六本》)。

棰字的翻譯

a mallet, bludgeon, pestle

Knüttel (S)​, peitschen (V)​, prügeln (V)​, schlagen (V)

スイ タ つえ たる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