槌字的意思和解釋

chuí zhuì duī

⽊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69CC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3 畫

10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34325151454

chuí,zhuì,duī

ceoi4

4793.7

U+69CC

E6A78C

DYHR

SWNP06 STNP98 SWNP86

槌字概述

〔槌〕字拚音是(chuí,zhuì,duī),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3畫

〔槌〕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追)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槌〕字倉頡碼是DYHR,五筆是SWNP06 STNP98 SWNP86 ,四角碼是4793.7

〔槌〕字統一碼UNICODE是U+69CC,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084,UTF8:E6A78C

〔槌〕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槌的意思

chuí ㄔㄨㄟˊ

基本解釋

敲打用具。~兒。棒~。鼓~子。

古同“”,敲打。

古代架蠶箔的木柱。

詳細解釋

名詞

(形聲。從木,追聲。本義:槌子,敲擊工具) 同本義。

鑿所以入木者,叩之也。 漢 · 王充《論衡》

鼓槌;槌杵(棒槌);槌砧(鐵錘和鐵砧);槌輪(用竹木做成載人或運貨的車子);槌棒(敲打用的木棒)

mallet;

動詞

捶打;敲擊。

阿母得聞之,床便大怒。 《玉台新詠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收得馥大兒,折兩腳。 《三國誌 · 袁紹傳》注

槌心(自槌胸脯);槌牛(擊殺牛);槌胸踏地(捶胸頓足);槌鼓(擊鼓);槌毀(抨擊詆毀);槌擊(敲擊);槌槍(古兵器名)

beat;

槌的國語辭典解釋

chuí ㄔㄨㄟˊ

詳細解釋

敲打東西的器具。形似錘。

南朝宋 · 劉義慶《世說新語 · 簡傲》:“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

棒槌、鼓槌。

敲打。

《樂府詩集 · 卷七三 · 雜曲歌辭十三 · 古辭 · 焦仲卿妻》:“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

槌的兩岸詞典解釋

chuí ㄔㄨㄟˊ

詳細解釋

1.敲打東西的器具。同“”。

鼓槌、棒槌。

2.敲打。通“”。

槌打。

槌字的翻譯

hammer, mallet; strike, beat

maillet

ツイ ズイ テ タイ つ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