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字的意思和解釋

zhēn

⽊部 共14畫 左右結構 U+699B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4 畫

10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341113431234

zhēn

zeon1

4599.4

U+699B

E6A69B

DQKD

SDWT

榛字概述

〔榛〕字拚音是(zhē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榛〕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秦)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榛〕字倉頡碼是DQKD,五筆是SDWT,四角碼是4599.4

〔榛〕字統一碼UNICODE是U+699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035,UTF8:E6A69B

〔榛〕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榛的意思

zhēn ㄓㄣ

基本解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結球形堅果,稱“榛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

叢雜的草木。~蕪。莽~。~薄(草木叢生的地方,引申為指幽僻的地方)。

詳細解釋

1.形聲。從木,秦聲。本義:植物名。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2.同本義。

木也。 《說文》山有 《詩 · 邶風 · 簡兮》女贄不過栗棗。 《左傳 · 莊公二十四年》

榛林(榛木林)

hazel;

3.榛果。

hazelnut;

4.叢生的樹木。

木叢生曰 《廣雅》隱於薄之中。 淮南子 · 原道訓》。注:“聚木曰榛,深草曰薄。”。

榛林(亦指叢林);榛迷(雜林叢生);榛株(叢木的根株)

jungle;

形草木叢生的樣子 。榛卉(雜生的花草);榛曲(草木叢生的幽僻之處);榛杞(泛指叢生的灌木);榛草(叢生的雜草)

jungled;

榛的國語辭典解釋

zhēn ㄓㄣ

詳細解釋

1.植物名。榛木科榛木屬,落葉喬木。葉闊,互生,呈卵形或倒卵形,葉緣為鋸齒狀。春日開單性花。結球形堅果,果仁可食,亦可榨油。果實也稱為“”。

2.叢生的草木。

《晉書 · 卷五一 · 皇甫謐傳》:“披榛采蘭,並收蒿艾。”明 · 湯顯祖《牡丹亭 · 第三五出》:“隻見半亭瓦礫,滿地荊榛。”

榛的兩岸詞典解釋

zhēn ㄓㄣ

詳細解釋

1.植物名。落葉喬木。葉闊,互生,呈卵形或倒卵形,葉緣為鋸齒狀。春日開單性花。果實叫榛子,為結球形堅果,果仁可食,也可榨油。

2.泛指叢生的草木。

荊榛、荒榛、榛莽。

榛字的翻譯

hazelnut; thicket, underbrush

Hasel, Haselnuss (lat: Corylus, ein Pflanzengattung)​ (Eig, Bio)

coudrier, noisetier, noisette

シン セン はしばみ はり は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