欿字的意思和解釋

欿

kǎn qiàn dàn

⽋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6B3F CJK 基本漢字

⽋ 部

12 畫

8 畫

左右結構

353215113534

kǎn,qiàn,dàn

ham2

2778.2

U+6B3F

E6ACBF

NXNO

QEQW06 QEQW98 QVQW86

欿字概述

〔欿〕字拚音是(kǎn,qiàn,dà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欿〕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臽欠)組成。

〔欿〕字倉頡碼是NXNO,五筆是QEQW06 QEQW98 QVQW86 ,四角碼是2778.2

〔欿〕字統一碼UNICODE是U+6B3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455,UTF8:E6ACBF

欿的意思

欿 kǎn ㄎㄢˇ

基本解釋

不自滿:“如其自視~然,則過人遠矣。”

憂愁:“~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

古同“”,坑。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從欠,舀聲。本義:欲,求取。

2.假借為“”。謙虛,不自滿。

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 《孟子 · 盡心上》

欿憾(自覺有缺失而感到遺憾);欿視(對自己不滿意,認為不足);欿欿(不自滿貌)

be not contented;

3.憂愁的的樣子。

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 《楚辭 · 哀時命》

欿切(愁苦,痛切)

sad;

名詞

通“”。坑,地麵低陷的地方 至則欿用牲,加書,征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孟子·盡心上》

pit; hole;

欿 qiàn ㄑㄧㄢˋ

基本解釋

方言,心有所欲;想念。

欿的國語辭典解釋

欿 kǎn ㄎㄢˇ

詳細解釋

1.不滿、不自足。

《集韻 · 上聲 · 感韻》:“欿,欿然,不自滿足意。”《孟子 · 盡心上》:“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宋 · 朱熹 · 注:“欿然,不自滿之意。”

2.憂愁、愁苦。

《楚辭 · 嚴忌 · 哀時命》:“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漢 · 王逸 · 注:“欿,愁貌也。”

坑穴,地麵凹陷之處。

清 · 王念孫《廣雅疏證 · 卷九下 · 釋水》:“欿,坑也。”《楚辭 · 宋玉 · 九辯》:“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

欿的兩岸詞典解釋

欿 kǎn ㄎㄢˇ

詳細解釋

1.《書》感到不滿足、不自足。

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孟子‧盡心上》)。

2.《書》憂愁;不得意。

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楚辭‧嚴忌‧哀時命》)。

3.《書》地麵低陷的地方;坑穴。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楚辭‧宋玉‧九辯》)。

欿字的翻譯

discontented; sad; gloomy

mécontent de soi-même

カン タン トン コン ゴ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