殍字的意思和解釋

piǎo

⽍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6B8D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1 畫

7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3543443521

piǎo,bì

piu5

1224.7

U+6B8D

E6AE8D

MNBND

GQEB

殍字概述

〔殍〕字拚音是(piǎo,b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殍〕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歹孚)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殍〕字倉頡碼是MNBND,五筆是GQEB,四角碼是1224.7

〔殍〕字統一碼UNICODE是U+6B8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533,UTF8:E6AE8D

〔殍〕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殍的意思

piǎo ㄆㄧㄠˇ

基本解釋

餓死,餓死的人。餓~遍野。

詳細解釋

名詞

(形聲。從歹,孚聲。歹( è )。列骨之殘。此部之字多與死、不吉祥等義有關。本義:餓死後無人收屍的人) 同本義 野有餓殍。——《鹽鐵論》

exposed bodies of those who died of hunger;

動詞

餓死 。

殍殣(餓死;餓死的人);殍餓(饑餓;餓死的人) 【漢典】。

starve to death;

殍的國語辭典解釋

piǎo ㄆㄧㄠˇ

詳細解釋

餓死於路上。

《玉篇 · 歹部》:“殍,餓死也。”《資治通鑒 · 卷八九 · 晉紀十一 · 湣帝建興四年》:“河東平陽大蝗,民流殍者什五六。”

餓死的人。

《孟子 · 盡心下》:“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漢 · 桓寬《鹽鐵論 · 水早》:“孟子曰:‘野有餓殍。’”

殍的兩岸詞典解釋

piǎo ㄆㄧㄠˇ

詳細解釋

《書》餓死的人。

餓殍遍野。

殍字的翻譯

to starve to death

mourir de faim

ヒョウ フ ヒ ビョウ ビ うえじ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