莩字的意思和解釋
莩
⺾部 共10畫 上下結構 U+83A9 CJK 基本漢字
莩字概述
〔莩〕字拚音是(fú,piǎo),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莩〕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艸孚)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莩〕字倉頡碼是TBND,五筆是AEBF,四角碼是4440.7。
〔莩〕字統一碼UNICODE是U+83A9,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705,UTF8:E88EA9。
〔莩〕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莩的意思
莩 fú ㄈㄨˊ
基本解釋
◎蘆葦稈裏麵的薄膜。葭~。
詳細解釋
名詞
1.莩草 。禾本科。多年生草本。莖細長,高一米許。葉片扁平,條狀披針形。
莩,莩草也。 《說文》張舜徽注:“莩此草生湖地,色淡白,可以蓋屋,湖、 湘間平野亦多有之。”
rush;
2.植物莖杆裏的白膜或種子的外皮。
朱實雖先熟,瓊莩縱早開,流鶯故猶在,爭得諱含來。 唐 · 李商隱《百果嘲櫻桃》
莩甲(種子脫去皮殼而萌發)
membrane;
3.另見 piǎo。
莩的國語辭典解釋
莩 fú ㄈㄨˊ
詳細解釋
名
1.植物名。禾本科稷屬,多年生草本。莖細長,葉扁平呈條狀披針形。秋日,莖梢抽花穗,形似粟穗而極疏,呈淡綠色。
2.蘆莖裏的薄膜。
《漢書 · 卷五三 · 景十三王傳 · 中山靖王劉勝傳》:“今群臣非有葭之親,鴻毛之重。”唐 · 顏師古 · 注:“晉灼曰:‘莩,葭裏之白皮也,皆取喻於輕薄也。’”
莩的兩岸詞典解釋
莩 fú ㄈㄨˊ
詳細解釋
1.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莖細長,葉扁平呈條狀披針形。秋季時,莖梢抽花穗,形似粟穗而極疏,呈淡綠色。
2.《書》指蘆葦等植物莖稈裏的白膜;也指一些種子的外皮。
今群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
莩字的翻譯
membrane lining inside of reed
chaume, épiderme, union intime
フ ブ ヒョウ ビョウ フウ あまかわ うすか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