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字的意思和解釋

zhī

⽒部 共5畫 獨體字 U+6C10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獨體字

⽒ 部

5 畫

1 畫

獨體字

會意字

35154

dī,dǐ,zhī

dai1

7274.0

U+6C10

E6B090

HPM

QAYI

氐字概述

〔氐〕字拚音是(dī,dǐ,zhī),部首是⽒部,總筆數是5畫

〔氐〕字結構是獨體字,可拆解為(⿱氏丶)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氐〕字倉頡碼是HPM,五筆是QAYI,四角碼是7274.0

〔氐〕字統一碼UNICODE是U+6C1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664,UTF8:E6B090

〔氐〕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氐的意思

dī ㄉㄧ

基本解釋

低;低下。後作“”。《正字通•氏部》:“氐,與低同。”

古代少數民族名。殷、周至南北朝分布在今西北一帶。《廣韻•齊韻》:“氐,氐、羌。”

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三宿,共有四顆星。亦稱天根。

〔氐道〕古縣名。漢置,在今甘肅省武山縣東南。

詳細解釋

動詞

低,低下。後作“”。頭向下垂 封君皆氐首仰給焉。——《漢書·食貨誌下》。師古曰:“氐首,猶俯首也。”

low;

形容詞

低;低廉 。

氐賤(即低賤)

low;

名詞

1.中國古代的一個少數民族 ,居住在今西北一帶,東晉時建立過前秦(在今黃河流域)、後涼(在今西北)

自彼羌。 《詩 · 商頌 · 殷武》

Di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

2.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氐宿,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顆。也稱“天根”

a star name;

3.另見 dǐ。

dǐ ㄉㄧˇ

基本解釋

根本;基礎。後作“”。《玉篇•氏部》:“氐,本也。”

至;抵達。後作“”。《説文•氐部》:“氐,至也。”

止;終極。《爾雅•釋詁下》“底,止也”

副詞。概括之詞,相當於“大略”、“大抵”。《正字通•氏部》:“氐,大氐,猶言大凡也。俗作抵。”

詳細解釋

名詞

根本 尹氏大師,維 周之氐。——《詩·小雅·節南山》 氐,本也。——《說文》。按,柢之古文。蔓根曰根,直根曰氐。 氐,柢也。——《廣雅·釋言》 固其氐也。——《太玄卷六堅》。注:“氐,本根也。”

base;

動詞

1.至,抵達。後作“”。

者言萬物皆至也。 《史記 · 律書》

arrive;

2.停止。

進不,立不讓。 《馬王堆漢墓帛書》

stop;

3.另見 dī。

氐的國語辭典解釋

dī ㄉㄧ

詳細解釋

1.中國古代西方少數民族之一。商、周以至魏晉南北朝時分布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甘肅、四川一帶。東晉時曾建前秦、後涼等國。

2.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三宿,共有四顆星。

俯、垂下。

《漢書 · 卷二四 · 食貨誌下》:“而商賈或墆財役貧,轉轂百數,廢居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給焉。”唐 · 顏師古 · 注:“氐首,猶俯首也。”

dǐ ㄉㄧˇ

詳細解釋

根本、基礎。

《詩經 · 小雅 · 節南山》:“尹氏大師,維周之氐。”漢 · 毛亨 · 傳:“氐,本也。”

總括之詞。

漢 ·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氐的兩岸詞典解釋

dī ㄉㄧ

詳細解釋

1.古代西方少數民族之一。商、周以至魏晉南北朝時,分布在陝西、甘肅、四川一帶,曾於東晉時建前秦、後涼等國。

2.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參見【二十八星宿】。

氐字的翻譯

name of an ancient tribe; root; 3rd lunar mansion, determinative star α Librae (Zubenelgenubi)

arriver à, base, fond, di (groupe ethnique)​

シ タイ チ テイ とも なやむ ひくい ふ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