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字的意思和解釋
濡
⺡部 共17畫 左右結構 U+6FE1 CJK 基本漢字
濡字概述
〔濡〕字拚音是(rú,ruǎn,ér,nuán,nuò),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7畫。
〔濡〕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氵需)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濡〕字倉頡碼是EMBB,五筆是IFDJ,四角碼是3112.7。
〔濡〕字統一碼UNICODE是U+6FE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8641,UTF8:E6BFA1。
〔濡〕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濡的意思
濡 rú ㄖㄨˊ
基本解釋
①沾濕,潤澤。~筆。~濕。~染。耳~目染。相~以沫(“沫”,唾沫,喻同處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②停留,遲滯。~滯。
③含忍。~忍。
詳細解釋
名詞
1.古水名。
濡,濡水,出 涿郡故安,東入 淶。 《說文》
Ru River;
2.在河北省。
3.尿。
病方今客腎濡,此所謂“腎痹”也。 《史記》
urine;
4.通“儒”。儒士,學者。
海內稱之曰濡術之宗。 《濟陰太守孟鬱修堯廟碑》少以濡術。 《尉衛卿衡方碑》
scholar;
5.假借為“堧”。空地。
自以城池道濡麥。 《魯相史晨饗孔廟後碑》
riparian land;
動詞
1.沾濕。
不濡其翼。 《詩 · 曹風 · 候人》春雨露既濡。 《禮記 · 祭義》濡濯棄於坎。 《禮記 · 喪大記》今客賢濡。 《史記 · 扁倉傳》
濡墨揮毫(用毛筆蘸墨寫字或作畫);濡筆(沾墨於筆);濡櫛(沾濕梳篦);濡染(沾染);濡縷(沾濕一縷);濡褐(沾濕馬衣);濡溺(沉浸,沉溺);濡濡(濕潤;沉湎);濡渥(濕潤);濡浹(沾潤);濡沫(用唾沫來濕潤);濡沃(滋潤);濡如(雨露潤滋);濡化(滋潤化育);濡澤(沾、潤)
immerse; soak; ret; dip;
2.遲緩;滯留。
是何濡滯也。 《孟子》
濡遲(遲滯;緩慢);濡需(苟安一時);濡跡(滯留)
tarry;
形容詞
1.濕的。
人塗其體、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 《韓非子》
wet;
2.緩慢的。
雲精無永滯,水碧豈慚濡? 南朝 梁 · 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
slow;
3.通“软”。柔順。
羔裘如濡。 《詩 · 鄭風 · 羔裘》以濡弱謙下為表。 《莊子 · 天下》
濡忍(柔順,容忍);濡弱(柔弱)
soft; tame;
濡的越南字釋義
濡
◎同“𣱿”。
濡的國語辭典解釋
濡 rú ㄖㄨˊ
詳細解釋
動
1.浸濕、沾濕。
《詩經 · 邶風 · 匏有苦葉》:“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宋 · 蘇軾《飲酒》詩四首之四:“雷觴淡於水,經年不濡唇。”
2.習染、感染。
耳濡目染。
3.停留、停滯。參見“濡滯”條。
形
1.潮濕。
《禮記 · 曲禮上》:“濡肉齒決,幹肉不齒決。”唐 · 孔穎達 · 正義:“濡,濕也。濕軟不可用手擘,故用齒斷決而食之。”
2.含忍。參見“濡忍”條。
濡的兩岸詞典解釋
濡字的翻譯
immerse, moisten; wet, damp
anfeuchten, befeuchten , aufschiebend
imbiber, tremper, humide, souiller
ジュ ニ ニョ ナン ジュウ ゼン ネン ダ ナ ぬれ うるおい うるおう うるおす ぬれ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