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字的意思和解釋

yáng

⽕部 共7畫 左右結構 U+7080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7 畫

3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4334533

yáng

joeng4

9782

U+7080

E78280

FNSH

ONRT

炀字概述

〔炀〕字拚音是(yá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7畫

〔炀〕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火𠃓)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炀〕字倉頡碼是FNSH,五筆是ONRT,四角碼是9782

〔炀〕字統一碼UNICODE是U+708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8800,UTF8:E78280

〔炀〕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炀的意思

yáng ㄧㄤˊ

基本解釋

熔化金屬。

火旺。

烘幹,烤火。

古代諡法,去禮遠眾稱“”。

詳細解釋

動詞

1.熔煉金屬。

以一鐵範…密布字印…持就火之。 宋 · 沈括《夢溪筆談 · 活板》

melt metals;

2.另見 yàng。

yàng ㄧㄤˋ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火,昜( yáng )聲。本義:烘烤。

2.同本義。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之。 《莊子》

roast;

3.向火(取暖);烤火。

,炙燥也。 《說文》冬則羊裘解劄,短褐不掩形而灶口。 《淮南子》若灶則不然,前之人,則後之人無從見也。 《戰國策》

warm oneself;

4.炊 。

煬者(灶下燒火的人);煬器(爐灶)

cook;

5.遮蔽,蒙蔽,擋住 。

煬沒(湮沒,消失);煬蔽(遮瞞;遮蔽)

cover;

形容詞

1.熾熱。

觀天火之炎兮,聽大壑之波聲。 漢 · 東方朔《七諫》

煬火(烈火);煬旱(炎熱幹旱);煬煬(火盛的樣子);煬和(融和;暖和)

hot;

2.另見 yáng。

炀字的翻譯

roast; scorch; melt; flame

duftete, gerochen

fondre, fo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