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字的意思和解釋
炎
⽕部 共8畫 上下結構 U+708E CJK 基本漢字
炎字概述
〔炎〕字拚音是(yán,yàn,tá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炎〕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火火)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炎〕字倉頡碼是FF,五筆是OOU,四角碼是9080.9。
〔炎〕字統一碼UNICODE是U+708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8814,UTF8:E7828E。
〔炎〕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炎的意思
炎 yán ㄧㄢˊ
基本解釋
①熱。~熱。~涼(a.氣候的熱和冷;b.喻人情勢利,或親熱攀附,或冷漠疏遠,反複無常)。趨~附勢。~~(灼熱;火熾盛;引申為興盛,亦指威勢顯赫)。
②身體的一部分發生紅、腫、熱、痛的現象。~症。
③傳說中的中國上古帝王中的一位,並成為中華民族千百年的象征。~帝。~黃。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從二火。本義:火苗升騰。
2.同本義。
炎,火光上也。 《說文》火曰炎上。 《書 · 洪範》秉畀炎火。 《詩 · 小雅 · 大田》南有炎火千裏。 《楚辭 · 大招》頃之,煙炎張天(炎,通“焰”,火焰)。 《資治通鑒》
炎上(火焰向上;火向上燃燒)
flame;
3.焚燒。
大炎昆岡,玉石俱焚。 《書 · 胤征》今時複旱,如炎如焚。 《後漢書》
burn;
形容詞
1.炎熱,酷熱。
赫赫炎炎。 《詩 · 大雅 · 雲漢》。傳:“熱氣也。”南方曰炎天,又東北曰炎風。 《呂氏春秋 · 有始》觀炎氣之相仍兮,窺煙液之所積。 《楚辭》夏炎百木盛,陰鬱增埋覆。 唐 · 韓愈《南山》
炎暑(炎熱酷暑);炎天(大熱天);炎魃(旱鬼);炎威(夏天酷熱的威勢);炎月(暑月);炎辰(炎熱的日子);炎兵(喻酷熱);炎冷(猶冷熱);炎序(炎夏季節)
blazing; be burning hot;
2.紅色 。
炎卉(鮮豔的花草);炎波(紅色的波浪);炎霞(紅色的霞光)
red;
名詞
1.炎症 。
嗓子發炎;喉炎;扁桃腺炎。
inflammation;
2.指炎帝 即傳說中上古薑姓部族首領。相傳少典娶於有嵪氏而生。原居薑水流域,後向東發展到中原地區。一說炎帝即神農氏。
炎皇(炎帝神農氏);炎軒(炎帝神農氏與黃帝軒轅氏的並稱)
Yan Diemperor;
3.漢朝 。五行家謂漢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漢朝。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
炎正(漢朝);炎宋(趙宋自稱以火德王,故稱炎宋);炎運(以火德而興的帝業之運);炎祚(指漢或宋的國統);炎紀(漢朝年代)
Han dynasty;
4.比喻炙人的權勢 。
炎貴(權勢顯赫,貴重)
power and influence;
5.南方 。
炎方(泛指南方炎熱的地方);炎丘(南方炎熱的山地);炎邦(南方炎熱之國)
south;
6.火 。
炎德(火德);炎海(火海);炎山(傳說中的火山)
fire;
7.太陽 。
炎精(太陽的別稱)
sun;
炎的國語辭典解釋
炎 yán ㄧㄢˊ
詳細解釋
動
1.火光上升。
《說文解字 · 炎部》:“炎,火光上也。”《書經 · 洪範》:“水曰潤下,火曰炎上。”孔穎達正義引王肅曰:“火之性,炎盛而升上。”
2.焚燒。
《書經 · 胤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
名
◎得病時發熱、紅腫、疼痛的現象。
發炎、肺炎、盲腸炎。
形
◎酷熱、極熱。
《楚辭 · 屈原 · 九章 · 悲回風》:“觀炎氣之相仍兮,窺煙液之所積。”
炎熱、炎夏。
炎的兩岸詞典解釋
炎字的翻譯
flame, blaze; hot
Entzündung (S)
brûlant, enflammé, inflammation
エン タン ダン オン ほのお もえ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