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字的意思和解釋
牟
⼛部 共6畫 上下結構 U+725F CJK 基本漢字
牟字概述
〔牟〕字拚音是(móu,mào,mù),部首是⼛部,總筆數是6畫。
〔牟〕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厶牛)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牟〕字倉頡碼是IHQ,五筆是CTGJ06 CTGJ98 CRHJ86 ,四角碼是2350.0。
〔牟〕字統一碼UNICODE是U+725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9279,UTF8:E7899F。
〔牟〕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牟的意思
牟 móu ㄇㄡˊ
基本解釋
①取,謀求。~利。
②牛叫聲:“~然而鳴”。
③古同“眸”,瞳人。
④古同“侔”,等同。
⑤姓。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小篆字形。從牛,從厶。厶象氣從口出。本義:牛叫聲。
2.同本義。
牟,牛鳴也。 《說文》牟然而鳴。 柳宗元《牛賦》
野牛牟牟地叫。
bellow;
3.力求得到;目的在於。
遊居厚養,牟食之民也。 《韓非子》
牟利。
seek; obtain;
4.通“侔”。等同。
德牟往初,功無與二。 《漢書 · 司馬相如傳 · 封禪書》
equal;
名詞
1.大麥。
貽(送)我來(小麥)牟。 《詩 · 周頌 · 思文》
barley;
2.通“眸”。瞳人。
堯、 舜參牟子。 《荀子 · 非相》
pupil of the eye;
3.假借為“眉”。眉毛,眉壽。
天與厥福,永享牟壽。 《魯相韓勅造孔廟禮器碑》
eyebow; bow;
4.通“堥”。釜屬瓦器皿。
敦、牟、巵、匜。 《禮記 · 內則》
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
5.通“麰”。大麥。
貽我來牟,帝命率育。 《詩 · 周頌 · 思文》
barley(Hordeum spp.);
6.通“鍪”。岑牟,古代鼓角吏所戴的帽子。
更著岑牟單絞之服。 《後漢書 · 禰衡傳》
helmet;
7.姓。
8.另見 mù。
牟的越南字釋義
牟
◎讀音màu, 顏色。-。
牟的國語辭典解釋
牟 móu ㄇㄡˊ
詳細解釋
形
1.形容牛叫聲。
《說文解字 · 牛部》:“牟,牛鳴也。”唐 · 韓愈、孟郊《征蜀聯句》:“椎肥牛呼牟。”
2.大。
《呂氏春秋 · 有始覽 · 謹聽》:“賢者之道,牟而難知,妙而難見。”
動
1.獲取。
《史記 · 卷二八 · 平準書》:“富商大賈無所牟大利。則反本。”
牟取、牟利。
2.齊等。
《漢書 · 卷五七 · 司馬相如傳下》:“德牟往初,功無與二。”
名
1.大麥。
《詩經 · 周頌 · 思文》:“貽我來牟,帝命率育。”
2.姓。如宋代有牟景先。
牟的兩岸詞典解釋
牟字的翻譯
make; seek, get; barley; low
Gerste (S), muhen (V), Mou (Eig, Fam), trachten, bemächtigen
mugir
ム ボウ 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