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字的意思和解釋

bān

⺩部 共10畫 左中右結構 U+73ED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0 畫

6 畫

左中右結構

會意字

1121431121

bān

baan1

1111.4

U+73ED

E78FAD

MGILG

GYTG

班字概述

〔班〕字拚音是(bā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班〕字結構是左中右結構,造字法是會意字

〔班〕字倉頡碼是MGILG,五筆是GYTG,四角碼是1111.4

〔班〕字統一碼UNICODE是U+73E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9677,UTF8:E78FAD

〔班〕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班的意思

bān ㄅㄢ

基本解釋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按部就~。

工作或學習的組織。~組。~級。~長。~主任。領~。

軍隊編製中的基層單位,在“”以下。

工作按時間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場所。早~。下~。值~。~房。

定時開行( xíng )的。~車。~機。~期。

量詞(a。用於人群,如“這~人真能幹”;b。用於定時開行的交通運輸工具,如“他搭下一~飛機走”)。

調回或調動(軍隊)~師。~兵。

古同“”,雜色。

姓。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從玨,從刀。金文,中間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義:分割玉。

2.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質的信物,中分為二,各執其一以為信。

,分瑞玉也。 《說文》瑞於群後。 《書 · 舜典》

班瑞(頒還瑞玉;頒賜祥瑞)

divide equally;

3.分開;離群。

揮手自茲去,蕭蕭馬鳴。 李白《送友人》

班馬。

separate; part;

4.賞賜;分給。

晉侯執 曹伯,其所取侵地於諸侯也。 《公羊傳 · 僖公三十一年》

班揚符賞(頒布相應的賞賜);班授(頒發授予);班散(分給);班賜(頒賜;分賞)

reward;

5.分布;鋪開。

遇之於鄭郊,荊相與食。 《左傳 · 襄公二十六年》

班賣(攤開出賣);班荊。

distribute; spread;

6.頒布。後作“”。

周公…製禮樂,度量,而下大服。 《漢書 · 翟方進傳》

班政(頒布政令);班論(頒布);班布(猶公布)

promulgate;

7.返回。

師。 《左傳 · 襄公十年》。注:“還也。”

班軍(回師,撤軍);班旋(猶班師)

call back;

8.排列。

位於天下。 《韓非子 · 存韓》

arrange; put in order;

名詞

1.職位等次,位次;等級。

在九人。 《左傳 · 文公六年》。注:“位也。”徐勉為吏部尚書,定為十八 《隋書 · 百官誌》

班秩(官員的品級);班祿(班位和俸祿);班資(官階和資格)

order;

2.序列;排列等級。

,次也。 《小爾雅》,列也。 《方言三》,序也。 《廣雅》

按部就班;班次(補授或提升官職的先後次序);班列(按班排列)

sequence;

3.引申朝班。指朝庭上臣下所站的隊列。

朝治軍。 《禮記 · 曲禮》使魯為其 《左傳 · 桓公六年》

班部(大臣在朝見時按次序排成的行列);班台(古代以司馬、司空、司徒為三台,故以泛稱朝官之前列顯要者)

line;

4.按照職務或為某種需要而編成的組織 。也指舊時對劇團的稱呼。

班首(班頭;為首的);班本(指戲文本);戲班;文班;武班。

team; group;

5.按時在教員指導之下學習同一學科、聽教員講授或進行有指導的討論或演習的一群學生的組織 。

西班牙語班。

class;

6.現行軍隊的基層單位,在排以下 。

三連六班衝上去!

squad;

7.一天之內按工作時間劃分的段落 。

三班倒;上夜班。

duty; shift;

8.指妓院 。

班子(方言。指妓院)

brothel;

9.姓。

形容詞

1.通“”。雜色,亦指雜色斑點或斑紋。

紛總總其離合兮,陸離其上下。 屈原《離騷》有婦人出於室者,發白,衣緇布之衣。 《晏子春秋 · 外篇》白者不徒行。 《韓非子 · 外儲說左》

班衣戲彩(《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言年已古稀的老萊子,身穿花衣,手持玩具,作兒童狀以取悅雙親);班駁(雜色,色彩斑斕)

varicolored;

2.定時開行的 。

班機;班車。

regular;

量詞

1.用於人群。

忙出來吩咐雇了兩腳子。 《儒林外史》

一班人馬。

group;

2.用於定時開行的交通運輸工具 。

頭班船;二班車。

class;

班的國語辭典解釋

bān ㄅㄢ

詳細解釋

1.古代將玉質的信物中分為二,雙方各執其一以為信。

《說文解字 · 玨部》:“班,分端玉。”《書經 · 舜典》:“既月乃日,覲四嶽群牧,班瑞於群後。”

2.分開、分別。參見“班馬”條。

3.分予、贈給。

《後漢書 · 卷二四 · 馬援傳》:“(援)乃散盡(貨殖財產)以班昆弟、故舊,身衣羊裘、皮褲。”

4.頒布。

《漢書 · 卷九九 · 王莽傳》中:“秋,遣五威將王奇等十二人,班符命於天下。”南朝梁 · 劉勰《文心雕龍 · 史傳》:“自周命維新,姬公定法,䌷三正以班曆,貫四時以聯事。”

5.回、還。

南朝宋 · 劉義慶《世說新語 · 德行》:“遂班軍而回還,一郡並獲全。”

班師回朝。

6.相等、等同。

《孟子 · 公孫醜上》:“伯夷、伊尹於孔子,若是班乎?”漢 · 趙岐 · 注:“班,齊等之貌也。”

1.工作或學習人員的分組組別。

甲班、初級班、才藝班、進修班。

2.行業中的小團體。

戲班。

3.軍隊中編製的單位。屬於排,通常由十人組成。

4.行列、行次。

《文選 · 張衡 · 東京賦》:“然後百辟乃入,司儀辨等,尊卑以班。”三國吳 · 薛綜 · 注:“班,位次也。謂尊卑有等差也。”

排班。

5.按時間分成的工作段落。

上班、值班、加班、三班製。

6.量詞:(1) 計算人群的單位。

一班人馬。(2) 計算交通工具定時開動的單位。如:這家航空公司每周有三班飛機飛往歐洲。(3) 計算班級的單位。如:我們學校有二十五班學生。(4) 計算工作時段的單位。如:這星期加了三班工作。

7.姓。如漢代有班彪、班超、班昭。

定時開動的。

清 · 徐珂《清稗類鈔 · 舟車類 · 班船》:“江蘇之稱航船,曰:‘班船’。喻其往來有定,更番為代也。”

班機、班車。

班的兩岸詞典解釋

bān ㄅㄢ

詳細解釋

1.舊指按行業區分出來的人群;後來專指戲曲團體。

徽班、戲班、班社、班主。

2.為了便於學習或工作而分成的單位。

甲班、烹飪班、駕訓班。

3.工作按時間分成的段落。

夜班、三班製。

4.一定時間內在崗位上從事的工作。

上班、值班。

5.定時開行的(交通工具)。

班車、班機。

6.軍隊的編製單位,在排以下。

炊事班、兩個班。

7.《書》回來。

班師。

8.量詞:(1)用於計算人群。

這班人紀律性差。

9.量詞:(2)用於計算定時運行的交通工具。

二班車、兩班飛機。

10.姓。

班字的翻譯

class, group, grade; squad; job

Schulklasse, Gruppe, Team

classe, équipe, relais, escouade, rang, régulier

ハン わける